不谈工作|不谈工作 还能和老板聊点啥()

不谈工作|不谈工作 还能和老板聊点啥()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毕业刚刚工作的时候,我曾经是一个性格内向,只想通过勤勉工作得到公司认可,尽快立足职场的新人。对于与上级沟通,除了正常的任务交代、工作汇报,基本和领导保持敬而远之的安全距离,老板不找我,我也很少主动去沟通工作。对于那些天生八面玲珑、谈笑风生的同事和朋友充满了羡慕和钦佩。
很尴尬的莫不过是上班路上远远看到领导不慌不忙走在前面,尽管上班时间迫在眉睫,我也不得不一边忍受焦急,一边担心领导猛回头发现局促不安的我。当然还有更窘迫的,好几次正庆幸赶上了马上关闭的电梯,却意外发现这正是上级领导施予的关照,封闭空间里的十秒钟真是令人如坐针尖、度秒如年。
后来因为工作出色,晋升为中层后,我有更多机会和直属领导、总行高层领导以及监管部门一同开会,公务考察、一起乘车长途汇报工作。我不得不慢慢转变心态,让自己逐步习惯并越来越自信地进行向上的沟通。
回想起当时的经历 主要有三点收获
1 工作能力强弱以及能否实现工作闭环,很多时候是依靠个人努力的(就好像作家写书)。这对于很多传统教育体制下的“产品”来说,这一点相对是驾轻就熟的,属于射程范围内的“舒适圈”。
2 对于建立“联接”,这是需要交流和互动的。
《小王子》里狐狸对小王子说,“驯养”就是建立联系。人与人之间彼此驯养,对方就会因此成为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而相互需要。
当然驯养的过程是未知的,甚至是冒风险的,所以我们会因担心而迟疑。
3 我曾经跟过几任领导,他们中有投缘合拍的,也有频率不同的。和前者的沟通配合让人如沐春风,工作热情高涨,执行力和创造力都是爆棚的。和后者的配合我多数秉持的态度是将事情做好,至少保持必要的职业感。但我自己知道那种状态下心态是封闭而敏感的,甚至是多疑而焦虑的。
【不谈工作|不谈工作 还能和老板聊点啥()】《我的前半生》里唐晶说过“等你到了我的这个位置才有资格评论我的为人处事”。而真正厉害的人就算面对不喜欢的人也可以取其精华、见贤思齐。每个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都是一个礼物,没有在短暂相逢的时间里珍惜,并且尽量多地去向他们学习,才是对自己最大的遗憾。

不谈工作|不谈工作 还能和老板聊点啥()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关于“向上沟通” 我所了解的术
首先,除去工作以外的老板也是你我一样普普通通的人,而且我接触过的老板级别越高,大概率上也会是一个善于倾听的角色,至少在面对基层员工时。所以这一点也就是战略上藐视的意思吧。
其次,会聊天很重要,但我个人觉得会引导话题其实更重要,因为我一直认为“在你说话的时候你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引导?倾听”的模式,即会有较高的参与度,也会显得比较分寸。
如果实在想找点话题聊聊,如何选择恰当的话题呢?我曾经有一个女同事,对于生活资讯类信息特别精通,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一切都逃不过她的法眼。所以每次组织团建活动,宴请客户老板总是第一时间咨询她的意见。而我自己因为喜欢看书,所以经常会和领导闲谈时分享一下最新看过的书籍梗概。这个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会健身的聊肌肉,会穿搭的陪逛街,风趣幽默的讲段子,不言不语的跟着乐。
另外还可以适度分享下可公开的隐私象限,以增进感情,不过这个话题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非高段位选手切忌随意模仿。以及公司八卦切忌不要随意打听。

第三,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一个有生命活力和好奇心的人总是看起来特别有吸引力,走进他们的世界就好像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多棱镜,像多啦A梦的口袋总是能拿出意料之外的宝贝,再平淡无奇的风景也能悟出别有洞天的奇思妙想。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真的什么都没准备就这么华丽丽地不期而遇,需要一个不谈工作的相处,那就一边肯定,一边顺流而下,展开话题,真诚,真诚对待就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