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对话于冬:《长津湖》救市后,《水门桥》如何接力?( 四 )
而跳出个体层面,将《长津湖》系列放置于当下的电影市场和行业,它也写下了关键一笔 。
2020年,影视行业受到疫情的剧烈冲击,电影大盘整体缩水,全年票房仅为203亿 。去年是复工、复产的第一年,这时候需要吸引观众重回影院、提振行业士气的救市之作,《长津湖》的作用就在于此 。2021年票房超过472亿,恢复至疫情前的74%,《长津湖》单片斩获57.7亿并成为影史第一 。
到了今年,《水门桥》又递过接力棒 。于冬表示,“其实早点上也可以,但我觉得春节是一个更大的档期,需要一部超级大片给今年开个好头 。定档那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得很好,‘不是《水门桥》需要春节档,是春节档需要《水门桥》’ 。”
尽管最晚加入春节档,但官宣之后的预售成绩一路领跑,更重要的是,《水门桥》确实带动了大盘,“同档期其它影片的猫眼想看数,都在原有基础上涨了三倍 。”猫眼研究院发布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1月13日开始,《水门桥》跃升首位的同时,另外几部影片的想看走势都呈现出明显上扬 。
文章图片
同时,《长津湖》系列也是中国电影创作力量和工业水平的一次全方位体现 。一方面,电影集结陈凯歌、林超贤和徐克三大导演,调动规模庞大的剧组历经三冬完成全部拍摄 。另一方面,共有86家公司参与后期制作,且95%以上的特效都是在国内完成 。于冬在电影筹备之初就明确了“不采用任何一个资料镜头”的原则——仅是仁川登陆的两分钟镜头就制作了10个月,在他看来,这才是用现代电影语言讲述故事的方式 。
也因此,套用观众的那句“春节档需要《水门桥》”,这些都可以让人得出结论:电影市场需要《长津湖》系列 。
更可以肯定的是,它对于博纳来说同样属于关键节点 。
于冬此前形容,拍摄《长津湖》系列是“一次不允许失败的尝试”,更符合大环境的做法其实是“收缩战线”,但博纳选择全力出击 。
后来,电影票房等事实证明冒险是值得的 。他在去年获得“2021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他告诉小娱,这对文化产业的企业家来说是极为难得的荣誉,获奖评语中的一句话让自己印象深刻:他带领博纳影业在行业寒冬中打出翻身仗 。
这场翻身仗,也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在看待这次的逆势突围时,还可以将眼界放得更长远开阔 。《长津湖》仅在内地进行了上映,57.7亿票房是在单一市场回收的,并不包括港澳台和海外地区 。而相对来说,西方电影大国的复工复产速度要慢上不少 。
文章图片
这个时候,中国电影、尤其是以《长津湖》为代表的主旋律叙事,能不能走向世界?他也在思考和推动这件事情 。
所以接下来,《水门桥》将于2月11日在北美和澳洲上映;如果有机会,博纳希望推出5小时40分钟的精装版《长津湖》 。
回看《长津湖》的诞生及其成绩,于冬感叹,“我很高兴,我想我又闯过了一个关、又攀过了一座山 。”同时,他也坦言打造这个系列的不易,“哪儿都不能去,出去再回来就得隔离,而且你不能得病,不然会牵连到很多跟你一起拼的人 。”所以,除了“中国胜利”三部曲的第三部《无名》,未来也会有相对轻体量的作品与观众见面,比如由陈国辉执导的《平凡英雄》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