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遭遇死亡

集中遭遇死亡
昨天星期一,来到办公室,同事问我曾经写的那篇文章《死亡是最好的老师》里的那个朋友去世的时候,我当时参加葬礼的流程是怎样的。我忙问他怎么了,他说:他的一个高中同学的老公去世了,肝癌,发现后2个月人就没了,他同学是音乐老师,他同学的老公是个体育老师,身体很强壮,肌肉一块块,跳绳不停歇地跳1000多个不是问题,按说给大家的感觉,一般而言,搞体育的身体都不差,但为何一个强壮的躯体在如此早的年纪就早早离开人世了呢?所有认识他们的人和听说了这个故事的人都唏嘘不已,多好的一个家庭,就此不再完整,留下了一个4岁的女儿和母亲从此相依为命。
体育老师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之后,立刻被流程式地“冷冻”后送到了该去的地方,今天上午举行仪式并火化,速度如此这块,真的是符合了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的节奏。我听得很惋惜,而就在周日那天,读书会还在观看和研读《参透生死》,我很想让我同事告诉他同学按照《参透生死》里的方法如法安葬,进行必要的临终关怀,可人已经被冷冻,一切都显得为时已晚,且转念一想,就算我同事的同学拿到了《参透生死》,她是否能够尽信并按照里面的去做,也是个未知数呢。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这个世上最为艰巨的工程,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的思想转变,更是难上加难,有的时候早早能够接触到一种思想和文化,自己的命运和家人的命运也许就不一样了,接触不到,这一生也就擦肩而过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就一个完善的自己是和死神在赛跑,文化传播更是在和死神赛跑,当然,文化传播本身也就是成就一个完善的自己的过程或者说是一部分。
不得不说,命运真是个沉重的词,每个人的出生千差万别,每个人的成长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归宿却都一样,但究竟地说,死后的命运却又不一样:有的人死了,被业力的飓风吹动翻滚,像秋天风中的黄叶,不由自主。有的人的死,像是盛大的节日,死的那天就是等待一生所学所实践之功夫境界是否能够生起妙用的一次伟大检验,检验能否滴水入海,能否达成解脱,能否游子识故园,归故乡。有的人的死,因为有了正确的临终关怀,少了很多痛苦,少了很多恶缘,最终去了善道甚至往生某个乐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生前积德行善,得以善终,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他的家人懂得了临终关怀的价值和意义,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善缘具足的环境。


集中遭遇死亡
文章图片
比如我们读书会的一位文化志愿者就是这样,他的舅舅前不久刚刚去世,可是他把《参透生死》里的这些理念告诉他们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更不可能有人听他的建议照做,整个家族成员还对他指指点点。但是他的母亲(他母亲也被医生告知肝癌晚期,时日不多了),他作为儿子,他却可以自己做主,所以,上周播放《参透生死》光盘,也是想再次观看,从中领悟到更多更深的关于临终关怀的体悟,学习并如法操作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为他的母亲提供一个善缘具足的外部环境,这其实是更大意义上的孝,小孝端茶送水,大孝让亲人解脱轮回苦海。
7月23号,真是个令人痛心的日子,晚上把孩子安顿好躺下翻看了一下微信,一条信息让我顿时睡意全无,吃惊连连。大学的一个老乡,也是很好的朋友,从千里之外发来一条微信:家父:XXX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7月23日凌晨五点辞世,家人在地区医院太平间对面搭建灵堂举行告别仪式,敬邀各位亲戚,同事,朋友恭送家父最后一程。孝次子XXX。他和我同龄,他的父亲和我父亲也差不多年纪,并不是很高年龄,却因为医治无效辞世,死亡是悬在每个人头上的一把剑,何时掉下来,没有人知道,修行要趁早,真是这样,无常不会忽视每一个生命。
让我稍感安慰的是,几年前这位老乡来杭州的时候,我用我的诚心请他吃了饭,我们一起喝了酒,还聊了天,但那时的我已知道:无论我们吃多少次饭,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有一天也终将各自归去,只是归去的时候,我们各自是否都已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否能够在离开的时候自主自己的心,不再被业风吹来吹去,流浪生死。所以,相比世人眼中实实在在的酒肉,我更拿出了我全部的真诚送了他一套雪漠作品,我受益了,我想让我的亲朋好友也能像我一样受益,那时的我就是这么点小心思和小格局,如今回望,连我自己都开始笑我自己了。人性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或者有交情的缘分深的,总会第一时间把好东西分享给他们,这是人性,但这也是一种分别心,难道与自己有一面之缘的人,或者素昧平生的人就不该拥有这么好的东西吗?记得雪漠先生曾经说过:优秀的文化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不是自家院里的柴火,只能自己烧,不让别人烧。“偏激“”的我一直想寻找一种究竟的真理,它超越了狭隘,自私,超越了肤色,种族,国家,等等所有的二元对立,终于有一天,我遇到了大手印文化,我认定,它就是我一直想要寻找的文化和思想。
虽然我用我全部的真诚送上了我视为瑰宝的一种能真正改变命运的文化,但我的朋友如何看待它,我也不得而知,他是否也投入了全部的真诚去读,我也未曾过问。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偏执的东西,是否认可和接纳,也许也是一种宿命吧。这次他父亲去世,作为儿子的他,是否有按照《参透生死》的理念去做,我也不得而知,也没有过问,远隔千里,面对他们一个家族,就算我有什么建议,可能作用也微乎其微,甚至为时已晚,我第一反应的回复就是一个吃惊的“啊”字。
面对每天每时每刻死去的生灵,一些走出关房出世的大成就者想要让更多的人明白,想要在死亡追上自己和即将死亡的生灵之前有所作为,却发现他面对的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这时候一种孤独就会产生,他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孤单无助,而是孤独,是一种境界,有大悲悯却无垂头丧气,有孤独却依然前行,拼尽所能。真心如如不动,行为随缘尽力而为,安住在每个当下,做着自己该做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集中遭遇死亡】死亡随时到,修行要趁早!寥寥数笔,权且记录,以作警钟长鸣。因为我知道:不写下来,几声叹息之后,在红尘的灯红酒绿光怪陆离中,这些很快将被遗忘,活人需要欲望的快感填补自己并打发时光,老是提死亡,这是很多人忌讳的话题,但只有真正明白死亡价值的人,才会珍惜生命好好地活着,有意义地活着,争分夺秒地活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