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新年特展引发的思考(上)
今天去的是故宫的新年特展,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虽然我今天又去看了展览,但是这并不是一篇游记。今天想聊聊文化冗余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和故宫的产品思维的转变。
首先聊聊展览,展览三大主题分别展现了紫禁城过年的风俗习惯、器物和活动等等,巨大的文化和历史信息让人应接不暇,各种墨宝、器物、服饰等等也都精美极了,让人惊叹,看到最后让两个爱学习且耐心的孩子也接收无能了,总之是值得一看的难得的精彩呈现。
文章图片
from微故宫小程序 看过展览,除了对文物和文化习俗的惊叹之外,还有两点感受和思考。
第一,我意识到稀缺理论在文化层面也是适用的。
《稀缺》里面有一段关于为什么孤独者对他人情绪更敏感的解释:
因为孤独者会去关注自身的稀缺状况,关注为数不多的亲人朋友;他们会对他人表情中所流露出来的情绪非常敏感。这也意味着,孤独者能记忆更多的社交信息。一项研究要求实验对象阅读某人的日记,并在心中形成对此人的印象;之后,再要求实验对象去回忆日记中的细节。实验结果表明,孤独者的成绩与社交达人的一样好。不过有一个特例除外:孤独者非常善于记住与他人互动等社交内容的细节。以上一段话我的标注是“在很多爱和关注中长大的孩子有更大概率是个粗心的人”,反过来也就是说,越是缺失什么越是会在意什么,这是稀缺理论观察到的最重要的现象,稀缺的状态会影响人的注意力重心。
由此联想到,为什么中国人往往对传统文化不那么在意,或者说,没有像日本人韩国人、以及台湾同胞那么在意。因为冗余,我们有太久远太丰富的文化,这是巨大的与生俱来的宝藏。就像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财富就像空气一样自然且透明。
文章图片
珐琅香炉(摄于故宫) 这些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不管是精美的器物还是繁复的风俗,对我们来说仿佛是透明的空气一般,而对相对没那么古老的民族的人来说,却是想要却得不到,要尽全力保护的宝贵遗产。
想到这,我又感受到与这传统文化一起继承下来的,天生的却又难以察觉的,文化自豪感。
文化自豪感也是一种富足的心态,与时间富足、财富富足一样,与贫穷的心态相比,其中的细微的差别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就好像最近两年制造了很多惊喜的故宫文创完全颠覆了传统纪念品的粗制滥造和千篇一律。为什么他们可以有这么多丰富的创作?除了转变了思想和行动之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丰富的资源库,从馆藏的无数的珍宝文物元素中随意拣选一些,稍微加工,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最受欢迎的文创作品。
【故宫新年特展引发的思考(上)】当然文化冗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我们的文化果实多到让人难以消化。但是我们很少能够比别人多出那么多的时间,或者财富。今后我还会再找例子来讲一讲时间和财富的富足心态会带来哪些不同的影响。
除此之外,正如刚刚提到的一样,故宫文创的成功可以说是抓住用户的需求的典范,合理利用资源,加上创新的商业模式,让故宫散发出新的生命力,明天我会具体聊一聊故宫文创创造奇迹的秘诀。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之27/365,美好的周末随着日更结束,我们明天见~
推荐阅读
- 新年第一部电影,一本满足
- 孟祥霖《新年有奇迹》读后感
- 新年随咏
- 如何理性看待区块链热潮
- 春天的第一首诗
- 2018第四篇文章
- 同学会(不负青春不负卿)
- 新年第一帖(晒书)
- 您的新年祝福语库,请签收。
- 19-01-05|19-01-05 先挖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