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深夜12点还没入睡,谁之过()

最近,一条刷遍网络的新闻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起因是深夜12点,一位父亲在女儿的班级群里询问老师是否睡了,在老师回答“睡了”以后,这名父亲怒怼老师留作业之多,害女儿不能睡觉,随即被该名老师踢出班级群。
孩子深夜12点还没入睡,谁之过()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微博 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各执己见。有的网友认为老师也很不容易,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只能通过这种方式。
也有的网友站在这位父亲这边,认为老师在学校不仅不好好教授知识,反而把教育孩子这种事情一股脑交给家长,活该被怼。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持中立的态度,认为老师,学生,家长都不容易,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应该相互理解。
我们国家现在一方面要求实行以培养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一方面却又在中高考时以应试教育为主,这本身就是一个大矛盾。
在这种大矛盾之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便显得十分尖锐。


教师与学生的矛盾:被动吸收or发生学习 学生在小学一、二年级时主要的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比如不拖延时间、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待人有礼貌等等。
上了三年级以后,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课时,硬性的教授学生知识,这就好比填鸭式教学,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全靠自觉在听课,自制力稍差的学生,听着听着就神游天外了,更有甚者早早的就去与周公下棋。
面对这些问题,有些教育专家提出了“发生学习”这一理念。《课堂亦有道》指出:课堂之道在于,如何围绕学生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里提出的观点是,课堂的主体应该由老师转变为学生,老师的作用是围绕学生开展指导工作,以便充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具体怎么实施呢?老师首先要转换角色,把上课的“主动权”交出来。其次,班里的学生们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之间讨论要学习的内容。讨论完了以后,推选代表上去讲课,最后老师做总结。你会发现,让每一个同学参与进来的课堂特别活跃,特别高效。即便不留作业,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十分扎实。
有的老师会说:太难了,学生课堂秩序太乱。
我只想说, “改革”是需要先驱者的。


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控制or放任 我还没有成为一位母亲,所以对这个矛盾没有什么太大的发言权。仅有的浅薄见解也是来自于网络或者我身边的学生。
学生小A,女生,七年级。我接触到她的时候她刚上六年级。她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跟父母讲话都是用吼的,说两句话就发火。她说了,现在她的爸爸妈妈怎么管教她,她长大以后就怎么管他们。听起来很可怕是不是?
她的父母在外面打工,家里的老人照顾她的生活。她爸爸打电话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行”,“不可以”。“你必须好好学习。”……
后来,她在qq上聊了一个成年的网友。网友是外地的,告诉她,要她等他几年就带着她“远走高飞”!我很恐惧,但是也无能为力,只能尽我所能去劝慰她。要她理解父母的苦衷,要她理解人心的险恶,告诉她要自立自强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学生小f,男生,七年级。父母开超市的,一天天忙的不可开交。除了每天给孩子不少零花钱,其他的一概不问。小f在学校里上课睡觉下课打闹,期末考试次次倒数第一。老师多次与家长沟通无果,只能把他们请到了学校里。
小f的父亲听老师说了儿子的成绩,笑眯眯的拍着儿子的肩膀,“好儿子,真给爹长脸,好歹是个第一,虽然是倒数的!”老师一听,真是无话可说,从此以后再也没找过家长。
现在的部分家长把重心全部放在了工作挣钱上,对孩子不是控制就是放任。美其名曰“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实则是为了自己的成就感或者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请给孩子最够的关注、足够的空间!


教师与家长的矛盾:尊重and理解 对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我只想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如果彼此尊重,彼此理解,那么许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其实说到最后,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老师改变教学方法,家长理解老师工作,彼此尊重。 还是那句话,这些观点我个人浅薄的见解。如果有不到之处还望海涵。如有对我的写作建议敬请提出,不胜感激。



【孩子深夜12点还没入睡,谁之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