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1300万外卖骑手,从“零工”走向“职业”

饿了么|1300万外卖骑手,从“零工”走向“职业”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日三餐没空做,点个餐;药品杂货着急用,喊跑腿……几乎无处不在的外卖服务,已成为社会生活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接近5亿人,外卖市场总体规模近万亿元 。骑手,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理所当然地走到了台前 。
2020年2月,外卖骑手以“网约配送员”的名称,成为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 。2021年12月,《网约配送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发布,将网约配送员职业分为5个等级,明确了各等级需掌握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让其拥有更加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 。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者已达2亿人 。这其中就有约1300万名外卖骑手,已经占到全国人口基数的近1% 。
然而,随着这个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其劳动保障问题一再引发讨论 。2022年开年,市场又释放出新的信号 。
算法“松绑”曾经,外卖平台非常引以为傲的一个概念叫“算法最优”,即通过算法捕捉订单送达的最短时间,据此不断收紧配送时限,实现骑手配送效率的最优化 。
从事外卖行业7年的张丹洋曾亲身经历了这种“时间的消失” 。2015年刚成为一名骑手时,由于没有导航,只能靠人的经验,考核时效较长,3公里送餐距离的最长时限是60分钟;后来有了技术加持,骑手的实际配送时间确实减少了,要求也就变成了40-45分钟左右 。
但平台对效率的追求并没有停止,随着算法不断发掘人力极限,2019年全行业外卖订单单均配送时长比3年前减少了10分钟 。这直接导致骑手“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和红灯做朋友” 。
转变发生在2020年,《人物》的那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第一次让人们直观且深入地感受到了算法对骑手的影响,也让这个问题得到了关注 。在激烈的算法价值观之争后,算法终于被纳入监管 。
2021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 。
大方向逐步明确,平台企业积极做出回应,公开算法逻辑,并不断优化算法规则 。
自2018年开始跑外卖至今,饿了么骑手李森见证了平台规则的诸多调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骑士预估送达时间由原先的“时间点”调整为弹性的“时间段” 。“这给了我们处理紧急情况的时间,比如很多骑手都遇到过因信号不好而联系不上买家,更何况疫情爆发后,小区需要检查健康码、健康证,不可避免会耽误几分钟,以前算法是不会考虑这些的 。”
涉及特殊天气,李森也很敏感 。据他介绍,现在遇到恶劣天气,平台会根据实时气象数据,对配送线路进行优化,并匹配灵活配送时间,比之前一刀切的“延时10分钟”更合理 。当出现突发异常时,骑手还可以通过人工报备的方式,申请匹配灵活配送时间 。
此外,平台持续收集骑手的反馈,致力于规则的人性化 。李森曾就派单问题向饿了么提出过建议:“派单不分远近、但分方向,以前系统有点漏洞,你正往南走却突然来个北边的单子,让人无从下手 。”改进之后,现在已没有这种现象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