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个谈烂了的话题为什么我还要说

量变引起质变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人均不足8本。读书,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话题。
看到过很多的文章说读书多么多么重要,会带来多大的好处,强调安静的读书的诸多益处,这么直白赤裸的诱惑就诱惑了我。
从大一开始每天至少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几乎雷打不动,甚至会一整天都花在阅读上,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偶尔感受到书中的黄金屋与颜如玉,但还不足以成为我读书的主要动力来源,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我虽知道开卷有益,至于具体给我带来了哪些益处,我无从知晓,就像喝中药一样,不好喝,但还是会硬着头皮屏住呼吸喝下去。我安慰自己这种好处是潜移默化的,不能直接感受到,所以我就一直坚持读,还是有很大部分时间想读书,不读我就有浪费是间的罪恶感和隐隐的无所适从。
这份坚持有点像阿甘,可我不是阿甘。
读一本书之前我会习惯性地先看看这本书为人称道的地方,这本书越经典,就越容易坚持下去,因为我是带着功利性来的,如果它不能给我带来它所蕴含的经典食粮,那为什么要花时间在这上面,不读书的诱惑多的是,这就是我为什么泛读畅销书,精读经典之作的唯一原因。
经常读着读着发现自己不知道从书中得到了什么,就又焦躁,又沮丧,然后就重新回过头查查名人对这书的评价,告诉自己这本书值得坚持读完。
我还给自己读书立了个规矩——一本书无论如何开始读了就得读完。至今还算完成的比较好。
不过脑海中还是会经常发出疑问,读书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每一次的答案都不明确肯定。我越是坚持,这个问题来的越强烈,好像我承担不起这个损失,但我知道这一定不会是损失。
还是杨绛先生说得对,我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读书,这个谈烂了的话题为什么我还要说】其实就应该闷着头前进,还很年轻,杂念太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