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感到满满幸福的,往往不是那些大大的目标

让我们感到满满幸福的,往往不是那些大大的目标
文章图片
幸福有时候仅仅只是给自己一顿美味的午餐 日本大阪大学简井义郎教授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非常耐人寻味。调查结果显示,当人们年收入在80万元以下时,随着收入的提高幸福度也会相应地增加,但年收入超过80万元之后,收入增加人们的幸福度却不会持续增加。
得到这个结果的理由是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当年收入在80万元以下的时候,他们渴望实现的很多愿望刚好可以实现,比如坐奔驰车、住高级公寓、穿名牌服装、去高档餐厅、坐豪华游艇等等。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这些消费都变得很容易实现,人们不再满足于吃什么、买什么、穿什么等等各种基本的消费,转而开始担心起了自己资产的减少,整天为了守住所谓的财富忧心忡忡。有人甚至为了尽量的减免纳税铤而走险,也有人害怕周围人会因此贪图自己的钱财而整天提防戒备。
当我看到这个例子的时候,我除了觉得非常有趣之外,我曾经一度质疑这个调查的结果。因为在我的意识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所谓的幸福度不是应该和财富的增加形成正比关系吗,为什么幸福度也会有个峰值呢。
为了论证自己的这种观点,我努力的搜集自己身上各种各样能够让自己感到幸福的往事,然后我把这些幸福的事件都罗列一番,并认真的进行对比,后来我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其实自己最幸福的时候,不是一些看起来大大的目标实现的时候,而是一些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够比较容易实现的那一个个比较小而又明确的目标。比如当我毕业后攒到一些小钱给父母在老家起了一栋小楼房的时候,我心里的那份幸福感远远大于自己在城市买到房子的幸福感;比如当我靠着自己的努力赚到我人生中第一个五万块钱的时候,我心里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远远大于我花了十几万买到了一台新车子;而当我花了几百块钱买到了一套自己非常中意的衣服时,我自信的走在大街上,那种幸福感和我忍痛割爱买下一个昂贵包包的幸福感都要强烈得多。
这个调查结果和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你模糊的认为“只要我拥有了某样东西我就能够幸福”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你感觉不幸福,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你没有满足某种条件,而是你对幸福没有明确而又具体的目标,只是模糊的抱着“想要变成有钱人”的愿望。而这种模糊的愿望很难让自己感到真真实实的幸福,甚至有时候还让自己处于一种永不满足的物质欲望里不能自拔。这就好比一栋建筑物没有设计图一样,幸福的人生也需要相应的设计图,否则胡乱堆砌出来的结果势必会不尽人意。就像有些单身的女青年,一心想着要嫁个条件好的男人一样,“条件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所以你很难有明确的指向,而没有明确的指向,往往让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样的才是条件好的。这种模糊的概念就像是“我要有钱”一样,她们根本不知道有多少钱才是有钱,自己追求的额度是多少,自己想要的幸福是什么。
【让我们感到满满幸福的,往往不是那些大大的目标】《从行动开始》这本书说一个人如果渴望自己变成一个幸福的人,就要从现在开始,抛弃那些模糊不清的目标和愿望,给自己制定一个又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然后去实现它。比如,当你觉得工作压力大,需要调整的时候,你可以制定一次轻松的旅行,放下包袱愉悦一回自己。当你觉得自己还买不起房子的时候,你可以租一间自己认为不错的房子,然后把它装饰成你喜欢的模样,让自己每天都爱上这个温馨的小家。当你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学习理财,努力让自己的财富最大限度的为自己的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所有的这些,都不是很大的目标,却时常能够让人感到幸福和愉悦。这就是为什么幸福需要明确而又具体目标的真正原因,因为只有明确了目标,并为目标付诸实践,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没有因为愿望太难以实现,搞得让自己心力憔悴,你才可能感觉到真正的幸福。而如果你给自己制定太难以实现的目标,你原本以为自己实现了目标一定会非常幸福,其实在你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很可能不堪重负,甚至一路心事重重,当你抵达目标的时候,你已经累得无暇顾及幸福。
幸福,常常不是因为拥有“我想要变成幸福的人”、“我想要变成很有钱的人”等这些大大的目标,而是在你人生的旅途中,你能够清楚的制定一个又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实现它,那样的小幸福积少成多,同样可以让自己拥有满满的大幸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