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从来不演一出好戏

不好意思,我从来不演一出好戏
文章图片
【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亲爱的简友,晚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共读《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这本书,分享的是第五章,第271页到第323页的内容。
前文我们讲到了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数字货币是其中最为人所关注的一种。不过,它还有很多用武之地。打个比方说的话,区块链就像你手机里的一次系统更新,所有的APP都能在此基础上运行得更快更安全。
今天,我们围绕区块链“可追溯”的特性,看看这个万金油能发挥作用的另外几个领域。
1
最近,由黄渤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在各大影院上线,但没过两天,编剧于梦媛便实名举报这部电影涉嫌抄袭。她发文说明了创作历程,并对比罗列了自己的剧本和《一出好戏》的种种相似之处,言语中充满了被抄袭却无从申诉的辛酸。
一边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一边是当红影帝,如果抄袭事实成立,恐怕黄渤一直以来高情商的人设也要受到影响。《一出好戏》上映之后,又上演了一出好戏,引得吃瓜群众纷纷围观。
我们且不论她所述是真是假,但知识产权维权难是个不争的事实。以著作权为例,现在有许多公号或工作室,打着高稿酬征文的名义,吸引众多小白投稿,背地里却干着洗稿的勾当。
小白们收到一封冷冰冰的回信:“文笔优美,情节尚有不足......”顿时信心受挫,看自己的文字觉得像一坨狗屎,干脆删掉得了。谁知过了一年半载,突然看到投稿文章稍稍改动后,发表在其他平台。
人微言轻,又苦无证据,小白只能心中默默呐喊一句“我去你大爷,再也不信了”。
虽说我国的《著作权法》的规定是作品一经产生,无需登记或发表即享有著作权,但谁也不可能写了篇文章就向全世界宣告:瞧一瞧看一看,本人于8月13号晚上八点完成了创作,之后抄袭此文的小心我告你侵权啊。
等等,向全世界、全网各个节点广播,不正是区块链的拿手好戏吗?只要有网络,作者可以随时将文章写入区块链,盖上一个独一无二的时间戳,永久封存下来。绝对的零门槛、零成本。
而且,因为区块链实质是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写进区块链的信息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即便是个名气再大的作家,悄悄修改某些章节后宣称没有抄袭的,也就自己骗骗自己。其他人的账本上可不是怎么说的。
不解释,不撕逼,是你写的就是你写的,一目了然。当区块链技术用来维护著作权时,恐怕吃瓜群众再也看不到今天这一出好戏了。
2
区块链将一些重要的信息铁板钉钉,发挥着“数据存证”的作用。从创作领域类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亟需区块链一展身手。
比如在一些民事案件中,利益相关方的门口明明有个摄像头,清楚记录下案件始末,偏偏好巧不巧,摄像头坏了或那天忘了开、开了影像文件损坏了。此时,区块链大哥充满正义感地站出来,“别慌,只是你的账本上没录像而已,许多好心人已经帮你存下了。”
与之相类似的医患纠纷同样如此,病人说你医生误诊了,治疗方法不对,可检查、用药等数据都存在医院电脑里怎么办?医生手写病历上的字迹张牙舞爪,比天书还难辨认。无处取证的病人便选择闹事、打人。
若是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广电子病历,病人也能手持一份完整的就诊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就会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在单纯存证的基础上再迈进一步,如果获得病人授权,所有病人的就诊数据可以在各个医院、地区共享,对于分析临床患病情况、预防疾病和研制新药将有极大的帮助。
还有,和存证直接相关的房屋产权登记,且不说政府部门手续繁琐,处理周期较长,单是产权数次流转,或房屋一会儿买卖,一会儿抵押,在登记时就极容易遗漏、出错。运气不好的话,不仅要证明“我妈是我妈”,还得证明“我家是我家”。
有区块链技术作支撑会使得登记简单,所有流转的过程都能清清楚楚地展现,避免扯皮。
不好意思,我从来不演一出好戏
文章图片
3
前面举得例子都偏向于“静态呈现”,即信息摆在这儿呢,不容任何人抵赖。接下来要说的,则是区块链发挥“动态作用”的场景。
自从假疫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后,许多人出门见到流浪狗都小心翼翼地绕道走了,毕竟万一被咬,谁知道注射的狂犬病疫苗有没有效果。为什么就不能在疫苗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实时监管呢?
现在,区块链技术可以做到。国外已经有不少创业公司专门致力于产品溯源应用的研发,不久之后,也许我们扫描一块面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它是如何从一粒种子流转到自己手上。小麦是什么品种,在哪里生长,由哪个工厂加工面粉,哪个作坊烘烤的面包,整个供应链的每一步都会记录下来。
药品也不例外,当区块链技术推广后,可追溯就意味着可追责,犯罪成本将大大提升。而且,因为生产信息全面记录可查询,患者会很容易辨认药品真假,召回假货也能事半功倍。
俗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区块链技术可应用的范围远远不止于此,将来我们还会见证它为生活带来的更多改变。
【不好意思,我从来不演一出好戏】下一章,我们继续学习,一起畅游区块链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