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拒绝秒懂的知识

我们为什么要拒绝秒懂的知识
文章图片


(一)拉低智商

一个小学生需要花费六年的时间才能开始理解初中的知识。
一个初中生需要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开始理解高中的知识。
一个高中生需要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开始理解大学的知识。
一个大学生需要花费四年的时间才能开始理解研究生的知识。
一名研究生需要花费三年的时间才有机会去读博士。
这就是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路线。



为什么我们要在这种学习路线上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经历呢?

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要设计十几年的学业课程,把人从小学送达大学?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会愿意花费十几年的金钱供你上学呢?


因为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学习成长永远不是一个速成的东西。知识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很难学会。而学习的乐趣很大一部分就在于你经过一番努力理解了某个知识,破解了谋道难题。


但是,但是当互联网上出现大量秒懂的知识以后,你会发现这种学习的差距被终结了,互联网上的东西,小学毕业和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都能够瞬间秒懂,面对同一知识,他们不再有学历上的差距,只有兴趣上的差别,不再有理不理解上的差别,只有理解深浅上的差别。


这一刻,突然间,就像所有的人都处在同一间教室里一样,这件教室就是网络,所传授的知识就是那些秒懂的知识。它一下子就把教育普及了。
所有的人都在受教育了,这样人与人的区分就变得模糊,因为都处于同一个教室,学同样的知识。
学历上的区分几乎就没有了,每一个学历阶层所固有的知识体系,成了大家都能秒懂的东西了。这个时候,对知识学习讲究的不是深浅,而是快慢的问题了。
因为大家学习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不再有学会学不会的区别了,不再会有理解上的差异,只有谁先知道,谁后知道的区别。


秒懂的知识学多了,你会失去系统的思维能力,你会变得不想在知识的学习上下更多的功夫和努力。最终会让人失去对复杂事物的理解能力里,拉低智商。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里,学习路径了,我们拼的是智商,拼的是努力,拼的不是先后知道,而是谁智商更高,学习能力更强。就算你先知道,也不一定理解。就算你习学习,也不一定有效过。
可,在互联网世界确实与此恰恰相反的。速度成了决定一切的东西,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努力,天赋智商的组合了,而是一个字“快”。


只要我够快,我就能学到所有的东西。这一刻互联网学习就只剩下了赤裸裸的时间的竞争,速度的竞争。知识焦虑来临了。

(二)制造学习焦虑

互联网来了,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后,你会发现自己学习的乐趣越来越少了,学习的焦虑到时越来越多了。


这是因为你错把资讯当做知识了,知识的学习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而资讯的学习确是一眨眼的功夫。


这种情况下,你发现所有人每天接触的都是一样的资讯,毕竟今日头条条,微信等的应用发展迅速。这个时候你发现,你每天很爸妈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了。你知道的他们也了解,你看到的他们也都听说过。


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动不动脑子的事情了,而是变成了一种快与慢的争夺了。先看到消息的人成了聪明人,先读到某本书的人,也就是成了知识时代的智者。
【我们为什么要拒绝秒懂的知识】但是,这种争夺时间的战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本质上我们争夺的是资讯,而知识是一直都在哪里的。而知识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相反却会变得愈加的可贵,历久弥新。
但是同时知识的学习太难,太耗时间了,所以我们选择了简单一点的,我们选择争夺资讯,争夺知识新闻。


争夺就必然意味着有快有慢,有先有后,在快慢先后之间出现焦虑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我们总是误以为先学习就会先知道就会先懂。
之所以有这样的误区就是因为,我们错把资讯当知识了,资讯讲究的就是时效性,而知识讲究的是积累积淀。讲究时效性的知识新闻,就像每天的新闻联播一样,你每天都看,出了让你了解发生了什么,它并不会给你带来知识的进步,生命的富足。
所以在现实世界里,没有人会因为错过了一天的新闻而感到焦虑,但是在互联网化的今天,人们却会因为错过了某种秒懂的知识学科资讯而感到焦虑。


所以,互联网时代学习的焦虑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一直以来学习的没有焦虑的,学习有的知识安静,充盈和富足,根本就没有互联网上说的学习的焦虑。


学习的焦虑是人为的。当知识的学习变得肤浅以后,一切都是追求秒懂以后,我们的初衷是为了节约时间,降低成本,但是最后我们发现,并没有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我们把知识秒懂以后,是可以快速吸收一些东西,节约一些时间。
但是,我们却用节约了的时间更加疯狂的去追求这种秒懂的知识。这种追求造就了今天的学习焦虑,只是焦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