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明星”Peloton失利,智能健身赛道为何仍值得看好?( 三 )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能达到约180亿元人民币 。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的市场规模可以达到820亿元人民币 。
其次,疫情同样助力了居家健身赛道的发展 。
长达数月的居家隔离,让用户不仅对健康和体态重视逐渐重视,同时也让他们逐渐适应居家健身环境 。另一方面,健身房和健身工作室开始在线上进行直播,各类健身APP也纷纷扩充内容,推动居家健身供给侧升级 。
更为关键的在于,国内智能健身赛道的增量市场可观,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
根据《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美国健身人口渗透率有30%,而中国只有5%,付费渗透率则更低,仅2.6% 。和国外已经十分成熟、渗透率高的发展阶段不同,国内的健身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渗透率不高的阶段,居民的健身习惯也还处在一个逐步养成的阶段 。且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未来增长空间更为辽阔 。
围绕居家健身的智能硬件设备,从动感单车、划船机再到健身镜,产品矩阵逐渐完善,智能迭代也在不断升级,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都在逐渐放开——春节期间,智能健身设备甚至“下沉”到智慧社区健身中心 。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国内互联网巨头们纷纷进军智能健身赛道,尤其是智能健身镜领域 。自2019年以来,除了赛道本身的垂直玩家FITURE、咕咚、乐刻、亿健、YUPP、万达康外,百度目前也已经推出“添添”智能健身镜,华为、小米等智能健身镜产品也即将问世 。
千亿智能健身增量市场,赛道内玩家护城河有多高?传统线下健身房,辐射区域有限,健身房地理位置、教练数量、课程种类等都受到限制,而且让消费者每天耗费2个小时呆在健身房锻炼的时间成本也高 。受到疫情影响,加上本身增长天花板问题,目前线下健身房的会员流失率较高 。
所以,相比线下健身房,居家健身场景的优势在于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一方面,作为线下健身房的补充,消费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使用智能健身设备运动;另一方面,可以超越时空、天气等客观因素限制,同时打破课程数量、种类、教练质量等因素,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
这也是为何资本看重智能健身赛道 。不过在资本催熟赛道的同时,行业内的竞争也将加剧 。
回到智能赛道领域本身的业务构成,“智能硬件设备+付费内容+社区服务”的模式本身的护城河还不够高 。赛道内玩家若想抢占更多增量市场,还需要从技术和内容这两个方面创造,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不可复制的用户价值 。
健身|“明星”Peloton失利,智能健身赛道为何仍值得看好?
文章图片

在居家健身场景里,消费者使用智能设备做辅导,需要AI技术教练指导调整运动姿势,也需要相关课程内容来完成训练 。这就要求智能健身设备中搭载精准的AI识别、交互技术,同时提供多元的课程内容来满足不同健身爱好者的需求 。
然而事实上,目前智能赛道领域供给侧提供的产品和内容,距离消费者对于智能健身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 。对于市面上现有的智能健身设备而言,还存在很大的技术提升空间 。在小红书、知乎等相关话题上,不少消费者质疑设备的智能敏锐性等,则侧面反应了这个问题 。
基于这两点,对于国内现有的智能健身赛道玩家而言,面对广阔增量市场,与其担心远在太平洋对面的Peloton影响到自己,不如深耕技术、课程内容和社区服务,“修炼好内功”,进而在行业内走得长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