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时代红利。

文/磊少


未来的互联网生态,人格将越来越重要。移动互联网的无缝连接,大大释放了人们的社交需求。这个生态会以专业人格为节点,通过蜂窝社群的方式,圈层化生存。

吴晓波老师总结互联网=连接+价值观+内容。在这里,社群的意义即是,构筑自己的核心内容,尽量让连接的成本趋近于零,同时建设属于自己的社群——这便是社群经济的战略诉求。
经过一年多社群运营经验总结,我们一致觉得,所谓互联网+,更具体的表现形式应为社群+。因此,如果单纯误以为吸纳了一部分基于同好的人群,就归结为社群经营之道,其实是狭隘了社群的生态化道路。我们所理解的社群,更应该是社群+生态。
换言之,社群可以作为新的平台基点,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商业模式,实现商业闭环,而这个构建的过程,就是社群+生态。
正如我们所理解的滴滴,美团,uber,如果我们单纯以为它们就是打车软件,订餐平台。这显然是最大的误解。因为在商业战略之上,它们已经开始布局自己的商业生态,我们会发现,滴滴也可以送外卖了,也可以发货了,如此等等。并且它们的商业衍生产品,将来还会涉猎于满足人们的吃,穿,住,行,娱乐,教育。
而社群+,依然可以实现商业闭环。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我们把社群狭隘理解为一个微信群,qq群。那么我们也只能说,这不叫社群,更不可能实现社群+。
每一个领域的涉猎,对于创始人来说,都会小心翼翼。稍有差池,可能前功尽弃。但却又不能因为它是陌生领域,所以就停止探索。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哥伦布,但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去到美洲大陆。
布局社群+,务必依托于我们的社群核心价值观。内容,社群,产品。优质的内容为社群提供流量入口,好的创始人团队搭建社群平台,基于社群成员的生活物质精神需要,开发相应产品,这都是按部就班的,并不是什么行业秘密。
因此每一步都得运筹帷幄,整合资源的同时,也要根植于社群根基。输出与输入从来都是良性循环的,输出倒逼输入,输入完善输出。不管做内容,抑或是做产品,这套理论都不会过时。
商业的本质依旧还是产品和服务。社群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商业形态,必然也要满足这一行业定律。好的产品满足需求,优质的服务再挖掘需求。而好的社群,可以创造需求,继而满足需求。
2016马上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不管我们目前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为下一年开始谋划和布局。不然任时光荏苒,除了年龄增长,可能我们都会一无所获。诚然,这并非我们所想要的。
而我们所经营的三石会还是会以“社群+”为基础,布局我们的商业生态,而且明年的目标之一是帮助更多愿意在社群领域有所收获的同行者,可以更好去完成自己得社群创业,我们已经总结了一年多的经验,其中包括社群定位,系统,运营,引流,输出,复制,孵化等等。
不成系统,难以复制。不成规模,难以壮大。社群如此,其他亦是。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带领更多在社群行业打算有所造诣的人一同前进,可能路有险滩,但我们当仁不让。
【社群+,时代红利。】相信我们都可以披荆斩棘,收获“社群+”的时代成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