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李德仁院士:元宇宙与数字孪生是两个不同概念( 三 )


其二 , 需要统筹协调高精度空间数据的安全保密要求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
“现阶段的相关法规对高精度空间数据的开放共享有较多的限制 , 但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智能网联产业 , 又对这类数据有着相当大的需求空间 。能否综合运用体制和技术手段 , 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 , 保持我国在汽车智能化等赛道中的高速发展 , 为占领未来世界经济领先位置做好准备?”
李德仁院士建议:“在数据上云方面 , 可以参考类似武汉云的国资云方式 , 加强数据管控 。在数据开放方面 , 也可以尝试对数据坐标进行处理、限制空间数据开放总面积、允许使用但不允许复制等模式进行限制 。”
“这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空间信息领域必须思考的问题 , 需要各界共同探讨以寻求最优解 。”
其三 , 跨部门协作、共享的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小到实景三维城市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的技术融合与跨部门协作 , 大到各部委、省、市、县多级数据归集、共享和发布机制 , 目前仍然在边探索、边推进的过程当中 。
李德仁院士表示 , 目前浙江、山东等地已经出台较为完善的数据归集、共享机制 , 相信未来的体制机制会加快完善 , 更加适应数字时代 。
为此李德仁院士建议:“是否可以由科技部牵头设立重点专项 , 引导全国各方面的力量汇集?”
“比如 , 我和其他几位院士、专家正在推进的城市人、车、物的米级轨迹跟踪 , 就是‘北斗+’和‘+北斗’能力的新尝试 。我们将室内导航定位羲和计划和第三代北斗系统应用相结合 , 在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或者其他终端上实现人与物品的轨迹跟踪、分类 , 支持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及其他城市应用 。”
李德仁院士希望 , 新的一年各界同仁能够共同发力 , 早日为前述问题给出答案 。
空天信息人要开放眼界现阶段 , 自然资源部推进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以及住建部推进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 , 是我国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中的两大推动力 。而空天信息技术 , 是二者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李德仁院士表示:“数字孪生在新一代智慧城市需求中可以做的工作非常多 , 测绘相关部门和大测绘行业一定是相关工作的先锋和主力军 , 因为没有空间实体框架底座就谈不上城市智慧化管理 , 这是城市数字孪生实现的基础 。”
技术大纲、行业标准等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 , 进一步加快了实景三维中国、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等大型工程的建设进程 。
以实景三维中国的建设为例 , 在技术支持方面 , 相关领域软、硬件的国产化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
“我们现在可以不依赖外国的软件、硬件来实现(实景三维) 。在覆盖全国的宏观层面 , 我国卫星的分辨率从5米到1米再到如今的0.5米 。依靠航空测量 , 分辨率可达2厘米 。包括建模方法等在内的软件系统国产化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李德仁院士自豪地表示 。
在建设模式方面 , 允许各试点城市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多种方法的并行试验 。“目前几个试点城市都有自己的优点 , 最终需要汇总经验 , 不断完善通用标准 。”李德仁院士介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