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一场高仿的“头脑风暴”?( 四 )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的话,人类进入元宇宙就相当于把所有鸡蛋放到了一个篮子里。聪明的话呢,还是不要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去,而是分散到几个篮子里,这个篮子摔了,起码另一个篮子还能保存“火种”。再比如,现在大家看书,开始习惯看电子书。相对而言,纸质书读起来好像不如电子书方便了,但是,读电子书,老是盯在手机屏幕上,时间长了,眼睛也受不了。拿起一本纸质版的《红楼梦》,感觉更接近人类生活的那种自然本真的状态。
李迎兵说:“把鸡蛋多放几个篮子,即使遇到大的灾难,生存下来的机会也就更多。”
一旦遇到停电,会出现元宇宙按下暂停键这种尴尬情况吗?
张朔说:“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我认为会的。就像最初的一些网站,因为服务器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用户登录不上一样。但是停电不会导致数据的丢失,等恢复供电后,一切都会继续。”
主动,还是被动?
进入元宇宙,不主动加入,是不是意味着被时代抛弃?
李迎兵说:“我认为,至于主动还是被动,可以看作是一个伪命题,一方面,现代人的素质包括科学素养都获得了全面提升,在这方面应该不存在认识和理解的障碍,另一方面,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人都会参与到这个进程中,因为人是时代的产物,超越不了时代。”
李迎兵解释,比如,一位作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超越时代,最终会发现自己仍然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现在正在播出的电视剧《人世间》,是根据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反响不错。梁晓声是1949年生人,当知青是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经历,所以他文学创作的重点、兴奋点,大都围绕那段经历展开,《人世间》也是由此写起,展现时代的变化,展示时代中的人的命运。如果是80后、90后、00后写作,展现出来的社会人生,肯定就跟梁晓声的大不一样了。
这里必须注意一点,虽然他们的写作因为所谓代际关系而有所不同,但并非完全无法沟通交流,不同年龄段之间仍然存在引发共情的内容。比如《沐月记》里抒写的这些能够引发共情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需要作家用自身的创作来捍卫和维护,而且整个人类的文化历史及精神价值,或也正是元宇宙需要守护的。我们必须警惕的是,不能走向反面,走向异化。
【 虚拟世界|一场高仿的“头脑风暴”?】张朔则作出如下预测:第一,数据为王。在元宇宙时代,数据就是如同石油一样的核心战略资源,数据成为核心资产,这点不难理解。第二,数字文化大繁荣。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字艺术等都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受人追捧。当然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也会联系得越来越紧密。第三,重塑自我形象和身份体系。这个就像你第一次使用QQ或者微信会给自己设置一个能代表自己的头像或者装扮一样,数字形象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兴趣、审美、情怀、梦想等诸多因素,比物理世界中的实际样貌更能反映一个人心目中理想的自我形象,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在数字世界中的投射。“因此,随着数字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进一步融合,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全方位地向元宇宙迁移,数字形象也将成为我们主要的社交形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