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镍王”项光达撞上冰山( 二 )


后来回忆起八十年代 , 项光达曾说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 而当时很多人却是赶着当下热门的行业 , 抱着“我做了再说吧”的心态 。
离开国企下海经商说起来容易 , 然而没有资金 , 没有经验 , 项光达被迫选择“曲线救国” , 先做汽车门窗生意 。项光达和妻子何秀琴从民间借贷四十多万元 , 开始背水一战 。他们用水泥把自家后院的菜地浇筑了 , 搭建了个简陋的厂房 。小两口一个主内一个主外——项光达没日没夜在厂房里试验 , 何秀琴出门“找钱” 。还真就把生意做起来了 , 此后扩大生产、购置新厂房、并购其他小厂 , 项光达积累了第一笔财富 。
到了1992年 , 项光达终于和亲戚张积敏一起创办了浙江丰业集团 , 开始了钢铁创业之路 , 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钢铁的民营企业 。到了1998年 , 项光达与张积敏等人又在温州市龙湾区永中青山村 , 创办了浙江青山特钢有限公司 。
到了世纪之交 , 国家“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在全国掀起基建热潮 , 项光达也先后在浙江、河南等地开展不锈钢生产项目 , 同时并购其他钢铁厂 。新工厂一个一个地开 , 项光达和三十岁刚创业那年一样 , 依旧见天儿泡在厂房里 , 他野心勃勃 , 离自己的“青山”越来越近 。
然而仅仅几年之后 , 2005年开始 , 钢铁行业遭受了一轮重创 。彼时全国钢铁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 不少民营钢铁企业倒闭 , 还有的同行转战金融与房地产行业 。
项光达咬住青山的嘴没有松开 , 坚决不搞房地产和金融 。不过光有耐性显然是不够的 , 项光达还需要找出路 , 盯上了民营钢铁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的上游原材料 。
彼时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 , 作为下游的钢材价格却持续走低 , 项光达决定往上游一游 , 将目光锁定在了钢铁上游原材料镍矿上 。
02面对2008年的国内钢铁行业 , 项光达显得很无奈:“普碳钢行业、不锈钢行业 , 都受制于资源的约束 。我们不锈钢60%-70%都是镍 , 那镍是谁来生产的呢?是老外生产的 。”
项光达不愿意给老外打工 , 他想要摆脱资源的束缚 , 而镍是不锈钢生产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原料 。
眼光有了 , 具体怎么向上游是个技术活 , 青山成为国内最早建设RKEF镍铁生产线的冶炼企业 , RKEF即火法冶炼技术 , 可以处理红土镍矿 。也就是说 , 在2005年钢铁产能过剩、钢铁行业遭受冲击的时候 , 项光达拿出利润投入镍铁生产技术中 。
2008年 , 项光达进行了一场“豪赌”——出海 。彼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 , 金属价格也在暴跌之中 , LME伦镍的价格那时候已经跌到了10000美元以下 。
项光达在这个节骨眼上挺进印尼 , 重金夺得当地4.7万公顷红土镍矿开采权 。要知道当时青山的钢材产量全国第五 , 年销量也有百亿元人民币 , 但是想在印尼建冶炼厂 , 投资额50亿美元起步 , 总产能规划要到300万吨 。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镍矿出口国 , 就在项光达布局印尼之后 , 当地开始酝酿镍矿的出口禁令 , 并于2014年1月正式生效 。项光达先人一步的毒辣眼光 , 让青山获得了先发优势 , 在当地建立了“原矿-镍铁-不锈钢”的完整产业链 , 也成为之后来到印尼的企业首选的合作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