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当“网瘾老年”变成一门生意( 三 )


其实 , 老年人看直播购物被骗已经是高发事件 , 而类似的套路几乎是从以前的电视购物中继承而来 。保健品、药品因为平台限制 , 已经很少再见到 。但是各种宣传可以稳定增值的名人字画、硬币徽章等收藏品 , 以及能够起到防癌、转运作用的翡翠玉石首饰 , 仍然吸引了不少老年人下单 。
早在2019年时 , 腾讯110平台曾发布《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 , 其中提到腾讯110平台当年仅上半年受理的中老年人受骗举报就超过2万次 , 其中97%的受骗者曾遭资金损失 , 金额从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在将来会更多老年人“触网”的大趋势下 , 如何确保老年人的财产安全 , 将是全行业需要严肃面对的问题 。
无论是“被没手机的老年人整破防了” , 还是“网瘾老年”在网络世界遭遇各种诱惑和隐患 , 最根源性的问题是老年人在缺少陪伴的环境下 , 容易产生孤独感 。《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指出 , “老年人退出社会职场生活 , 闲暇时间增多 , 孤独感更为强烈 , 因而他们倾向于用娱乐、情感内容来充实生活 。在他们关注的娱乐内容中 , 更偏爱家庭、子女等主题 。”
与此同时 , 精于算法的内容提供商和平台们 , 早就注意到老年人能够贡献平台活跃、用户粘性和流量变现的商业价值 , 于是借助用户行为分析 , 持续推荐精准内容将上网新手快速培养成“网瘾老年” 。并且由于“触网”时间短、经验匮乏 , 老年网友更容易被套路 , 且很少在权益受到损害后积极维权 。
“网瘾老年”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社会现象 。它既反映了老年人进入退休生活后的孤独处境 , 也引发了人们对移动互联网时代 , 是否继续放任“算法霸权”的思考 。如果连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老年人 , 都无法避免成为“网瘾老年” , 那么还有什么不能被做成一门生意?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当“网瘾老年”变成一门生意】*为保护受访者隐私 , 以上人名均为化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