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我的公司估值3亿人民币,十几家VC排队要给过亿美金( 二 )


而在一众投资机构的追捧下 , 合成生物领域的某些标的对估值预期也格外乐观 。张琨对投中网提到 , 他曾见到这样一位创始人 , 在为公司进行一轮融资时就同时策划好了未来好几个轮次的估值 。按照这位创始人的说法 , “我们这一轮估值大概3亿人民币 , 但有10多家机构排队要给我们过亿美金 。那1年后 , 我觉得公司估值肯定得要数亿美金了 。”
炒概念还是真创新?作为一个交叉学科领域 , 合成生物的应用范围较为综合 。伴随研究和技术的不断突破 , 合成生物拥有在多个垂直赛道产业化落地的潜力 , 包括医疗健康、能源材料、农业食品等 。
当下 , 资本争相涌入这个方向 , 想必也正是看中了合成生物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CB insights数据 , 2020年 , 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为61亿美元 , 而到2024年 , 行业规模有望增长至189亿美元 。
不可否认 , 合成生物技术前景可期 , 有望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然而 , 客观来看 , 目前国内合成生物的发展势头虽猛 , 但整体市场仍处早期起步阶段 , 标的质量参差不齐 。在资本的狂热竞逐下 , 部分项目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估值泡沫 。
不止一位投资人对投中网表示 , 他们已在这个领域跟踪了许久 , 至今仍未出手 。原因就在于好案子不多 , 且一些案子的估值溢价有点重 。王森对投中网直言 , “这个市场有不少都是炒概念、讲故事的公司 。”
祥峰投资合伙人刘天然也提到 , 随着越来越多的团队投入到合成生物学领域创业 , 在投资中 , 投资人需要警惕一种现象 , 即为了“合成”而“合成” 。
刘天然就曾看过这样一家企业 。该公司打算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合成一种新材料 , 去替代传统材料 , 以做到“更环保” 。但实际上 , 这项原有的传统材料在国内以及其他很多国家本就符合环保标准 。换句话说 , 这家公司想要合成的新材料其实并没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 , 如此一来 , 新材料的成本势必很难快速下降 。
北极光创投李帅提醒 , 合成生物公司还应加强对于产品产业链和应用场景的深入研究 。李帅说 , 也许公司成功用生物合成了某材料 , 同时也把材料成本降到了可接受的范围 。可一些现实情况却是 , 该材料可能并不符合终端产品现有的生产线 , 无法实现直接替代 。又或者 , 利用此材料生产终端商品的综合成本还是较高 。这意味着 , 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前 , 此材料的市场都是理论市场 , 无人买单 。
不过 , 在刘天然看来 , 如今合成生物领域存在适度的泡沫也并非坏事 , 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催生行业走向更成熟 。“现在市场上项目分化明显 , 除了几家先跑出来的代表性公司外 , 多数项目又小又散 。未来1-2年可能会有更多公司涌现出来 。”
好案子的“标签”:产业化、可落地说到底 , 与其他“技术派”项目无异 , 对于投资人来说 , 判断合成生物公司是否优质可投的核心判断逻辑即在于能否商业化落地 。
而商业化有两个前提:一方面 , 后端市场要有足够的爆发力;另一方面 , 为规模化应用 , 合成材料的成本要足够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