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为了找工作,年轻人“反向调查”公司

投稿|为了找工作,年轻人“反向调查”公司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 | 唐亚华,编辑 | 黎明
“试用期大于6个月和工资比例小于80%的直接Pass”、“有加班文化的公司坚决不去”、“单休或大小周,还不给加班费或调休的公司要避开”“显示有多起法律纠纷的公司不考虑”……如今,一些年轻人找工作的第一课,变成了反背调公司 。
背调,即背景调查,原本指的是企业在员工入职之前对员工进行的调查 。而现在的年轻人,在找工作之前,正在反向背调雇主 。
最基本的操作,是从知乎、脉脉、天眼查上查看公司,去招聘网站了解同类岗位,找师兄师姐打听“内幕”;进阶版的,是找猎头反向了解公司,去薪资工具里比对薪资水平,从天眼查上看公司规模,查资料看老板背景,甚至还要看公司背后的投资人及其投资逻辑 。
更注重细节的求职者,还知道看企业自己发的通稿,挖掘行业媒体对雇主的深度报道;最后,还有花大价钱报班的氪金玩家,通过走捷径获得了某些大厂的内部信息,也有人发现,提前花时间实习,实地避坑最有效 。
反背调背后,不少企业在蠢蠢欲动 。脉脉近来就推出了“公司点评”板块,但该业务一上线就饱受质疑 。有媒体指出其号称的“只开放给现任及前任员工点评”实际可以通过没有身份认证的账号发布,客观性存疑 。
不过,这个隐秘的小市场,其实早有公司将这一业务增加到大学生求职培训中,不知不觉间赚走了很多职场新人的钱 。
年轻人反背调这件事,比想象中复杂 。
搜索比对、发起投票,年轻人开始“反向背调”从选择面试目标到入职公司,这届年轻人都有手段 。
萧域是2021年毕业的研究生,他求职时锁定意向公司的第一步,是凭个人印象选了几家有名的公司——阿里、腾讯、百度、华为,随后他又搜索了2021年知乎和牛客网上有人整理出来的秋招推荐公司名单,又把快手、小米、米哈游等公司纳入目标范围 。
整个秋招的9月-12月,他一直在面试,最后拿了华为、百度、小米、快手等几家公司的Offer 。
萧域开始背调这几家公司 。他先在脉脉上发帖子跟网友讨论哪家公司更值得去 。最初,他对小米感兴趣,有网友留言称“小米工资低,涨薪慢”,而且对方称萧域面试的岗位“偏硬件和嵌入式,长期看发展方向比较窄” 。他觉得有道理,排除掉了小米 。
“原本我的想法是百度这样的大厂可能更规范,更容易学东西,但有百度前员工反馈称近年来百度开始走下坡路,很多技术大牛已经离开,而且去大厂学技术其实也比较虚,学东西还是要靠自己,以及取决于遇到的领导好不好 。”据此,他又有点动摇 。
选公司还有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是薪资 。萧域发现,小程序Offershow是一个比对薪资的工具,可以把自己的岗位和薪资输入,跟里面的数据对比 。“我拿着几份简历对照了一下,这个上面搜索一个岗位,能搜到行业内这个岗位的薪资范围,发现快手给他的薪资属于小SP(SP即Special Offer,通常用在校招中,区别于大批量的统招,是给优秀生源开的Offer通道,还有大SP)的水平 。”
最后在多方考量之下,他选了快手 。进入公司后,虽然也遇到了自己此前没发现的问题,但他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做功课得出的判断是正确的,“后来我认识了两个百度的员工,顺便问了一下之前我要去的那个部门怎么样,对方说那个部门很老,类似大外包,进去可能写PHP(计算机编程语言),价值不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