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训练营【47期】3/21《幸福的种子》读后感(下)

47006 李海燕
《幸福的种子》这本书今天翻完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真的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松居直先生在书中的阐述,不仅给我解了惑,拨清了迷雾,还指出了正确的路是什么样的。
比如,一个孩子,在婴儿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他是通过什么来感知世界的?

我认为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尽量在孩子的耳边诉说有感情的、温暖的、人性化的话语,因为这是现代幼儿生活中最欠缺的体验。
要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丰富的语汇。事实上,建立幼儿阅读能力的基础,是从耳朵不断累积词汇开始,而不是让幼儿提早识字、看书。
也就是说,如果照顾者能在幼儿耳边经常对他诉说丰富的、有感情的语汇,比如妈妈哼唱的儿歌,即使不通过图画书,幼儿一样会成长的非常好,语言发展能力进步很快,而图画书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帮助照顾者和幼儿心灵相通的媒介而已。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幼儿的耳朵相当好,对于语言和声音非常敏感。如果在幼儿期就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充分体验音乐和语言,那么孩子在这两方面的感性经验及能力,一定会有惊人发展。特别是在两岁到四岁时,孩子会专心聆听有趣的声音和节奏轻快的语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生理上,自然会被有节奏的词句所展现的音乐性(或称为声音性)所吸引。
综上,如果想让孩子学好第二外语的话,不妨在他小的时候多给他磨耳朵,而最好的磨耳朵的音源恐怕还是家人的嘴巴。大班之前正是磨耳朵的最佳时期。
如果说,图画书只是一个促进大人和幼儿心灵沟通的媒介,那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图画书这个媒介呢?没有其他更好的媒介选择吗?
图画书的内容可以不断激发对话。在对话中进行心灵沟通,正式让幼儿接触图画书的最重要的目的。这时,把孩子抱在膝上,念图画书给他听,是非常有意义的事。这时,大人与孩子有肌肤的接触,有语言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幼儿全身、甚至全心,都能感受到牢牢拥抱自己的“那个人”。
图画书能孕育出充实的内心世界,但是如果没有心灵的相通,图画书不过是普通的东西。是父亲和母亲的声音让图画书发挥了作用,这些声音交织出语言,将孩子引进了图画书的世界。这时,幼儿一定能满心喜悦地步入到图画书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这种感觉就是“幸福”。根据我的观察,在幼儿时期反复体验过这种感觉的人,长大之后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作为促进心灵沟通的亲子媒介来说,图画书确实有着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对孩子来说:
1. 它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2. 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3.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认识字,字对于来说只是陌生的符号,而读图对于他们来说却轻而易举。所以图画书是幼儿了解书的神奇世界的最好入口。
【绘本讲师训练营【47期】3/21《幸福的种子》读后感(下)】先生还说,
我认为,读书最宝贵的时刻,不是在读的时候,而是在读完以后。这时,读者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和体验,重新思考书中的人和事,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弥足珍贵的自省时刻。
从掀开图画书的扉页,听到“好久好久以前。。。”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已经在故事的世界中悠游。直到故事结束以后,他们仍然暂时沉浸在故事中,在幻想的世界里天马行空。这是一段宝贵的时间,孩子可以自由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世界中翱翔,不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这一段描述的真的是非常准确,确实,读书最宝贵的时刻就是读完或者听完故事的那个空白,我们还在回味故事的美妙,结合自己的体验心里生发出各种各样的感慨,如果能把这些感慨记录下来,相信也是一种很棒的创造。而这时,我们作为讲故事的人,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破坏这种留白,不要提过多问题,破坏这种美好。
对于如何选择好的故事,为什么有时候大人念图画书给孩子听孩子却不感兴趣的问题上,松居直先生认为:
主要是因为孩子“看不见故事”所造成的。原因不外乎讲故事的方式不对,或是故事的难度超乎孩子的理解范围。要判断故事的好坏,可以读一读图画书的文字,然后在心中描绘故事的情节,看看会不会出现清楚的影像。这样就能知道答案了。
在阐述关于好的书对于孩子的影响时,下面这段话尤其打动我:
读一本真正的好书后,常会觉得自己与读书前相比,仿佛判若两人,有时甚至觉得好像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一扇门,自己有了明显的成长,变得强壮、勇敢、高雅。而看完感人的爱情故事后,自己也像经历了这场恋爱,或是在心中暗暗期待能尝试一次这种真情挚爱。
这种对未来的期许,是人类成长的一大动力。孩子在“有一天我也要做做看”、“有一天我也要成为某某”的期盼中逐渐成长。
这种体验,或者可以称之为感动吧。
接触美好的艺术创作(电影、戏剧、音乐、绘画、雕刻)时,也是一样。感动不断累积,可以充实我们的内心,促进人格的成长。真正的快乐,可以说就是这种感动——内心的充实感。
孩子和大人一样。孩子在书本中体会到这样的感动与满足时,心灵(经验)的广度与深度也会跟着扩大。内心充实就是幸福,而幸福是孩子成长的泉源。
真的,有时候我自己看了一本好书、一部好的电影,感觉就是这样的,先生把那我之前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描述得特别准确生动。所以,为什么要给孩子读书?为什么要引领孩子爱上阅读?最终是为了让孩子收获幸福的感觉,让他在阅读中汲取的力量成为他成长的源泉。
最后,还有一句话,也让我有一种触电般的感觉。
人与人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共通的体验和促进双方了解和心灵沟通的共通语言上。
有人说,有三大关系最铁: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为什么这三种关系最铁?原因就是你们在一起经历了和别人在一起不曾经历的独特体验。比如说当有人一说起你当年的一个外号一件糗事,不管你现在是多大岁数什么地位什么职务加身,你会立马会心一笑,一秒破功,仿佛马上回到当年的那个你。这就是这个 “共通体验”和“共同语言”的魔力!
那假如现在你要促进和谁的关系怎么办?是不是可以想办法多创造这样的共通体验和共通语言呢?
比如一直忙于事业的爸爸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那是不是要想办法多创造属于你们的独处时刻,比如爸爸带着孩子一起去旅行就不错,对于小一点的孩子,爸爸可以给孩子讲故事,讲的故事只有你们知道,如果你们在妈妈面前交流起故事里的语言,而妈妈不知道,那孩子会不会觉得这是只属于他和爸爸的秘密而窃喜呢?
感谢松居直先生的智慧之语!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堪称“图画书圣经”也不为过!推荐给大家!


绘本讲师训练营【47期】3/21《幸福的种子》读后感(下)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