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学生行为,构建师生关系

您曾遇到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主性不强的学生吗?您曾遭遇不集中注意力听讲、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是否敏感、情绪起伏大、部分学生难以沟通?答案一定是肯定的,自从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便注定要周旋在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之中。面对教育局和家长的双重压力,我们矛盾、疲惫、迷茫;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挫败、失落、生气。在负面情绪的漩涡中,师生矛盾日益激烈,师生关系几近冰点,一室之下,相看两相厌。就算用嘶吼、暴力暂时压制住,但他那只洪水猛兽也绝不会安分守己。每天游走在剑拔弩张的教学氛围中,教学业绩也几乎没有起色,毕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抱怨不如改变。从学生角度分析,那些让我们焦头烂额的行为背后,也许并不是刻意作对,而是想引起关注、逃避现实、获得实物或关系上的满足、获得感官刺激等等。要改善师生关系,学生因素我们是不可控的,甚至是突发的,所以最理想的还是从我们自身出发,提升自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人。对于改变的方向,大致有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教师的能力
自我察觉能力:当我们被学生激怒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及时让自己暂停,做出调整,知道自己将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如此让我们能感知自己当下的状态,不执著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意识地行动,而非简单回应,减少后悔事件的发生概率,增强自己的身心健康。
客观性与同理心: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局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与经历,遇事我们要放下自己先入为主的观点,不坚持己见,能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去体会和感受他人的处境。如此使我们更加豁达和心胸开阔,更能专注倾听别人的感受和想法,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保证顺畅地沟通。
接纳: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我们彼此存在差异,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接受我们每个人并不是无所不能,请允许试错、犯错和失败。如此使我们更加包容,可以积极地面对错误与失败,更容易自我激励和鼓励他人。
真诚友善:能有耐心去陪伴需要帮助的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造成他人的伤害。如此更容易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使别人愿意与我们一起努力、成长,愿意跟我们一起学习。
高一上学期半期考后,班上整体成绩并不理想,本来就心情烦闷,自习课上别的同学都在写作业,只有H埋头睡大觉,顿时我就怒火中烧,大声呵斥他不思进取,并让他到教室门口站着去清醒清醒,谁知他跑出教室一溜烟就没了踪影。和几个同学遍校园寻他不着,最后才发现他躲进了宿舍厕所。此刻的我也冷静了很多,决定心平气和地和他谈谈,才发现他之所以趴着,是因为考试考差了心里难过,再被我厉声呵斥,更是难掩伤心绝望,于是选择跑走躲避。彼时我才知道,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我先入为主,给H贴了标签,被自己惹怒,在负面情绪的牵引下,做出了不理智的决定,如果H跑出学校,后果不堪设想。身为老师的我本应该先向他了解情况,站在他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习指导,却因为没有觉察自己,变成了情绪的傀儡,结果使自己下不了台。
二、教师的视角与态度
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一个人即使做了不适的行为,他仍然有改变的可能,相信一个人不会停留在原地,会向前走。改变是困难的,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习惯、基因、环境、成长经历、文化背景、经济条件、支持系统、动机和结果。在改变的过程中,经历失败或者倒退是正常的,那意味着我们在行动,只是还未成功。
相信每个人都在成为最好的自己:没有人故意选择让自己难堪、不愉快;没有人愿意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没有人愿意被责骂,那是他当时认为可以让他改变处境、让自己愉快的选择,他不知道除了做这个还可以做什么,每一个人都想被爱、被关注、被肯定,每一个人都想成为最棒的自己。
将危机视为教育的好机会:不要期待孩子能成为自己的老师,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因为他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做,需要我们教他们。教育不是批评、指责、惩罚,教育是以身作则,教育是将孩子不会的事情,拆步骤、清晰示范令他学会,教育是让学生学会负责任。危机时刻正是孩子学习的好机会,危机时刻正是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好机会。
公平公正:对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不要羞辱、贬低和藐视,不要固执己见,关注当下所发生的事情,不要旧事重提,尽可能从不同角度了解,区分孩子行为发生的原因,倾听所有当事人的想法与感受,站在不同当事人的角度理解整件事情,并表达出来。
【透过学生行为,构建师生关系】诚实:坦诚自己的错误,坦诚面对现实的限制,让学生与你一起面对,坦诚自己的局限,坦诚自己的感受,坦诚自己的边界和期待。
友善:同情孩子的不容易,同情孩子糟糕的心情与状态,主动消除孩子的疑虑,不以羞辱、指责、惩罚作为控制孩子的方式,主动询问孩子需要的支持,以真诚的态度积极回应,及时表达你所观察到的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鼓励,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谈谈你们类似的经历,鼓励孩子接受挑战,发挥潜能,让孩子知道害怕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刻,只是我们有能力做出不同的行动。
M是高一便分在我班上的一名男同学,成绩一直属于垫底层次,高一的时候,物理成绩还出奇的好,可以考班上前三,后来却也一落千丈。上课总是出神,放假又贪玩、沉迷游戏。一次和他父亲的交流,说他初中时申请走飞行员,各项体检都过了,只是成绩差了两分,语气中满是骄傲与遗憾。再反观他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真是觉得这孩子不可救药。职业习惯让我不轻易说对他放弃,始终期待他能有所改变,一年半中我的各种声色俱厉,各种威逼利诱,各种感情牌,他都岿然不动,我也身心俱疲。
这学期中午吃饭碰着他,我对他说发现他上课在做笔记,有改变了,他嘴上说着没什么变化,可眼底明明含着笑意。捕捉到这一幕,我决定给他在班上找点事做,让他改编一首班歌,他很兴奋,也很积极,变得健谈起来,并骄傲的对我说自己学了乐器好多年,满是自豪。渐渐地,他在学习态度上也有了明显的转变,作业也开始认真完成。以前过敏请假,一回家就是一两天,现在哪怕是下午5点请假,看完病也打滴滴及时赶回校园。
每个孩子都有转变的可能,他们都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们需要我们创造契机,给予关注、给予鼓励。
三、教师的位置:
记住自己是教师:学生不会或做不好的事情以及发生不良行为时,我们要教——分步骤清晰示范;要对学校的生活做有节奏有结构的规划;要设定边界与规则,并严格执行;要创造让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要有计划地提升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给学生独立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负责任;让学生知道你愿意与他们沟通。
是以身作则的榜样:言行一致,坚持自我学习,诚实真诚,能够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想法,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承担责任,有探索的勇气与行动力,有个人的有益爱好,并能坚持。
是值得学生信任和尊重的人:能够以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并有同理心;能够替学生讲出他的感受与想法;不妄下判断与决定;及时鼓励学生;不羞辱、蔑视、贬低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言行一致;能够维护学生的权益,站在学生身边支持他;能够同情学生糟糕的心情与状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展现出人性的态度,灵活处理。
这次半期考刚结束,一大早就有一个男生向我请假,说自己听不进去课,想回家。我当时非常生气,还好理智把我拉了回来,于是我决定冷处理,让他下课再来找我,如此有足够的时间使我们双方都能冷静下来,同时我也有时间思考出恰当的应对方式。下课他如约而至,我把话语权交给他,谈谈自己为什么想回家,并适时指出他逻辑上的问题,他最终承认自己是想逃避。一个大男生,霎时间泪如雨下。找了个凳子让他坐下哭会儿,待他情绪稳定下来,再和他谈。我向他讲述了了我高中的学习经历,并告诉他半期考试成绩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阶段性考试是让他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及时作出调整。应该感谢平时的失利,才不至于到了高考追悔莫及。见他情绪恢复正常,我让他自己下来写近来的学习问题,期待他在书写反思的过程中自我和解。后来他列举了自己存在的很多问题,也表露自己不再想让父母和自己失望,同时也真诚地向我致谢。
一言以蔽之,当学生发生不良行为时,恰巧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决定了师生关系的走向。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关系,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友善鼓励、教育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这些改变自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慢的事业。这场关系自然不是我们教师一己之力便可以很好维系的,但我们可以尽力完善自我,从而影响他人。这话听起来特别像一碗毒鸡汤,但美好的愿望一定要有,说不定就实现了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教师不能缺失了学习力。所以让我们共同进步,做要宽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教育吧。
整理自沈旭老师的课堂笔记及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感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