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劳动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从而推荐社会进步,进而改变人类的生活。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科技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新科技的出现不但为用工模式带来了变革,也逐步影响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是一系列技术的集合,其下包括机器学习、推理、感知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作为人工辅助的角色存在,并且对劳动关系产生影响。

【人工智能与劳动者】人工智能是一门边缘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等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在人工智能方面,有很大的成就,KISMET, 一个具有表情等社交能力的机器人,情感和社交技能对于人工智能是很重要的。 首先,通过了解他们的动机和情感状态,代理人能够预测别人的行动(这涉及要素 博弈论、决策理论以及能够塑造人的情感和情绪感知能力检测)。此外,为了良好的人机互动,智慧代理人也需要表现出情绪来。至少它必须出现礼貌地和人类打交道。至少,它本身应该有正常的情绪。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用人工翻译举例说明一下,机器翻译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和最先应用领域。不过就已有的机译成就来看,机译系统的译文质量离终极目标仍相差甚远;而机译质量是机译系统成败的关键。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曾在论文《机器翻译五十年》中指出:要提高机译的质量,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本身问题而不是程序设计问题;单靠若干程序来做机译系统,肯定是无法提高机译质量的;另外在人类尚未明了大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在工作中,也有不少领域应用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一些人的工作甚至受的影响,对劳动关系产生影响。在制造行业,有很多企业已经引入工业机器人,替代了很多流水线工人,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浪费;在零售领域,无人超市已经上线,传统的理货员、服务员、收银员等,已经处在风口浪尖;无人驾驶正在快速发展,驾驶员将何去何从?大数据信息公开且动态匹配,使得传统的靠信息提供与匹配生存的中介机构,甚至包括提供高端猎头服务的人力资源机构,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人工智能是服务于人的一种工具,在一些特定的方面比人类表现得更加优秀。在统计、分析、预测等需要严密逻辑的方面,以及重复性高、需耗费大量体力的工作方面,人工智能不会疲倦,这些更适合人工智能从事的工作领域必然会出现人工智能完全替代人的局面。人力资源规划,这个是可替代的工作。人力资源规划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认识来进行规划和预测工作的,需要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人工智能相比,人对于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掌握的程度及规划和预测的准确度一直存在局限。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将会比人要做得全面和准确得多,人工智能拿出的规划和预测比人做出的规划和预测会更加清晰,并且具有更高的匹配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相对人来说有巨大的优势。拿绩效管理来说,绩效管理的主流体系包括KPI、BSC、360度反馈评价体系,这些体系都要求设定具体的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设置得是否科学、合理,考核过程是否公平、公正都需要较高的技术。人工智能可以最大可能地消除个人的影响,从而使绩效考核的结果更科学。同时,由于人工智能对人的大量代替,使得评估更加方便和准确,差错率减小,工作量减少。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许多工作可能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人力资源从业者不会消失,只是工作内容从低价值重复的工作,转变为规划判断、组织战略、情感投入、创新变革等高价值的工作。人工智能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是,它也有自己的软肋。它知道如何做,做得很精致,但不知道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判断轻重缓急,不知道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如何用情感手段妥善解决争议;它只会按已知程序运行,用过去的行为处理当前事项,不能在绩效管理中对例外情况进行处理;它听从指令,让命令者放心,但也说一不二,不知何为创新,不能针对每名员工的特点处理事务。它是高效的,也是冰冷的,只有程序和指令,没有温情,不能给员工以人文关怀。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会导致大量劳动者失业,进而产生劳动争议,如何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目前也存在一下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文章参考大量文献,不一一列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