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精品的消失
【手工精品的消失】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现代化的发展,包罗万象的快销商品日渐丰富我们的生活。从工厂流水线的量产到著名设计师的量身定制,从百货商场货架上的陈列到四大时装周的特展,或是从淘宝的便宜货到极尽奢华的品牌,我们无不能感受到现代制造业的发达。但是在这商品琳琅满目的时代,却依然有人很难买到合适的商品,并且这无关价格、质量或品牌。我想,或许他们重视的是商品价值与工匠精神的含量。
May目前正在瑞典留学,欧洲的生活让她有了对关于商品正真价值的思考。自从上课以来,闲暇时间多了,几乎每个星期下课都会和同学在哥德堡逛几回。商品琳琅满目,同学没有一次不是满载而归的,而我却像个过客,以至于他们每次都对我说本是陪我去逛街,最后却是自己买的最多!
他们受不了打折促销的诱惑,无论东西好坏只要是在打折就有买的冲动。我也常想为什么我不买点什么呢?确实逛几个钟空手而归很亏呀。然而我最后拿到手的东西也都会放回去。很奇怪,几百上千的名牌其实我看着都差不多,它们和别的同类东西又有什么区别呢?又或者差别有多大呢?
于是我越来越怀念那个一件物品可以用几十年的年代,非机械大生产,非快消费的年代。我只是想要一件能陪我很久很久的东西。不会喜爱一番最终还是坏掉,特别是像书包外套之类的。
我不是个追求潮流的人,不会刻意去买新款。原以为瑞典上千元的书包手袋会耐用一些,但是才发现它的价值贵不在料上,而是因为品牌与包装,还有本国高消费水平。那么抛开这些,这个物品本身还剩下什么?有多少设计真的是用料上乘或者设计人性,经久不坏的?不管是品牌或杂牌,能发挥一个物品最大的用途才是物品诞生的初衷呀。
所以我总想起那个车马邮件都很慢的手工时代。那时候人们可以花很多时间去缝一个皮包,去做一双步鞋,并且每家每户定会有一个手工活出众的人。自己为自己做的东西总是最合适的。
如今木匠老店、小精品作坊已经被商圈和专柜替代。做皮革生意的商人说人们都热衷于奢侈品,特别是国内,可是这些奢侈品并非质量有多好。如果一个LV包包可以用几年,“不坏”就成为质量好代名词,那么电工的工具包呢? 放螺丝刀、电钻,比起几万块的LV包只放几个口红、钱包,不是更有价值吗?或许这些人花钱买的更多是有钱任性的头衔。
所以我担心的是人们因为奢侈品的品牌效应而忘记了他们买的这个东西本身的的最大价值。
无意间看到YouTube上的一个手工匠人制作手工皮具的视频,激起我做手工的兴趣。这是多有意思的东西,每样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真正看的是设计和工艺,并非别的。
关于手工制品或者手工艺,其实不管是欧洲还是中国,很多已经消失,像鎏金、珐琅、细木镶嵌、制弓、活字印刷、杭绣等等,或许我们不能伟大到去如何挽救或继承这些手工技术,但如果我们能保持对手工制作的一种好奇与热情,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同时在随大流前多加思索,问问自己内心的需要,购买是我需要的吗? 有了它我会怎么样? 没有又会怎么样?那么,自己动手呢?
推荐阅读
- 热闹中的孤独
- JAVA(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重载与重写&内存泄漏)
- 放屁有这三个特征的,请注意啦!这说明你的身体毒素太多
- 一个人的旅行,三亚
- 布丽吉特,人生绝对的赢家
- 慢慢的美丽
- 尽力
- 一个小故事,我的思考。
- 家乡的那条小河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