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曾国藩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你真的了解曾国藩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文章图片
在被有限的信息所局限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容易产生不准确的印象。在你的印象中,曾国藩是不是就是一个长得土头土脑,不抽烟,不喝酒,不玩女人,成天道貌岸然,正襟危坐的老头儿?其实从多角度去了解曾国藩,你会发现他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那一面。
曾国藩和左宗棠
关于左宗棠和曾国藩的恩恩怨怨,应该是一个比较吸引人的话题。毕竟,受“集体主义”文化滋养的中国人是非常关注“关系”的。
曾国藩是典型的“粘液质”性格。这种人的性格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谨慎内向,凡事只肯说三分话,观察思考得比别人细,下判断也比一般人要慢。而左宗棠是典型的多血质,这种人得优点是反应迅速,做事果断,尤其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迅速发现机会,定下策略,缺点则是过分自信或者自大,性情过于张扬外露。“左师爷的傲慢和他的才气一样有名,甚至比他的才气更有名”。
两个人性格的截然不同,后来关系会恶化乃至决裂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左宗棠性情刚直,说话直接,不顾及他人感受,处在壮年的曾国藩脾气也极为爆裂,怎么可能忍受得了左宗棠的刻意针对和恶语相向。

没有人的性格是完美的。“谨慎”是曾国藩的标签,“刚直”是左宗棠的标签。在不同的情境中,需要发挥不同的特质。曾国藩打仗的六字箴言是“结硬寨,打呆仗”,这个原则帮他取得了多场战争的胜利,但是他也承认自己的弱点就是不敢冒险,不敢出奇兵,用奇谋,因此错过了许多好机会。在这一点上,左宗棠刚好与他互补。

曾国藩的脱胎换骨之旅
三十岁是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分水岭。
曾国藩道光二十年入京为官,见到了许多气质不俗之士,这些人与他以前的朋友大有不同,他们都是理学信徒,对自我要求严厉,对待他人真诚严肃,给了曾国藩极大的影响。三十岁之前的曾国藩的人生目标只是功名富贵、光宗耀祖,结识了这些良友之后,曾国藩在三十岁这一年,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
【你真的了解曾国藩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立志不难,说话是多简单的动作啊,但是真正能行动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曾国藩为了监督自己,每天用工楷认真书写笔记,细细回忆检索自己这一天的一切言行,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记载下来,深刻反省。
通过记录来自我监督,自我反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成长方式。何尝不学曾国藩一样每日睡前也通过记录的方式反思自己呢?
曾国藩给我最大的启示在于:如果一个人真诚的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10倍,见识可以高明10倍,心胸可以扩展10倍,气质可以纯净10倍。他的人生哲学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的一生的成就就是靠他的“笨劲”得来的。

曾国藩读书
曾国藩是一个杂家,他一生书无所不读。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你可以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给自己安排特定的主题阅读,但是总的来说,在阅读领域上,我们不应该给自己设限。世界之大,有多少事物是我们不知道的,读书是最便捷的,也是最经济的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但是关于曾国藩的读书方法,我就无法苟同了。他读书,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不读懂这本书,绝不读下一本书。或许确实有那么一些书值得我们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去研读,但是我也有过这样的体验——一开始阅读一本书时,有些地方没太看明白,但是继续往后看,看着看着就忽然间理解了之前不懂的内容。而且,假设你整天都在看书,并且连续好多天都是看同一本书,难道不会觉得很无聊吗?大脑长时间接触同样的东西,是容易疲惫的。林语堂写过一篇文章《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里面提到了“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林语堂评价说,如果一个人累了,困了,他应该去睡觉,而不是硬撑着继续读下去。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不要和自己的身体较劲比较好。

曾国藩接人待物
关于接人待物,曾国藩的理念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别人以巧以伪欺骗他,他却仍然以诚以拙相待,因为他认为他的诚和拙可以让别人也渐渐变得诚和拙。
一个修养非常好,本性非常善良的人,或许能做到用他的诚去打动人、感化人,普通人也确实应该以诚待人,但以诚对伪不太容易。我们在现实中与他人打交道,总会遇到些不怀好意的人,这个时候,你难道不会怀疑你的诚真可以换回别人的诚吗?又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周国平说过,“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真诚受到玩弄,其狼狈不亚于虚伪受到揭露”。真诚与否要看对象,真诚的程度也要看对象。
曾国藩的天命说
曾国藩的一生有太多的想不到。
28岁之前,他考秀才考了七次才成功,考进士也落榜两次。28岁之后,他的命运又变得出奇的顺利,在京的仕途成绩非常出色。曾国藩想,难道仅仅是自己的主观奋斗,而没有上天的安排吗?
回顾往事,细究天人,曾国藩恍然发觉人生不过是一股水流,流到哪里完全是由地形决定,自己其实不过如一粒豆粒,在命运簸箕中随机跃动。

晚年的曾国藩皈依天命说。他不再认为王朝的命运可以由他一手左右,在每一个大事件背后,有着天时,历史,人心等诸多深层次的力量,个人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此他所要做的只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自己的能力而已,而不必杞人忧天,将太多无法承受之重揽到自己肩上。

人的主观努力,能施展的范围其实相当狭窄,环境和时机远比人的努力重要。这样的观点听上去好像有点悲哀,人最终无法抗争过天,无法与命运斗争,“人定胜天”只不过是给自己打鸡血的理想化存在。可即便这样,我们不还是得在这人世间生存吗?这世界上有天命的存在,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可我们管不了这些,应该说无法预测和控制这些,所以面对任何事,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对待,剩下的就交给老天爷了。知道这个事实本身没有什么好悲哀的,它反而可以让人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不易。

曾国藩的一生是一篇草根奋斗史,一个农家出身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赫赫战功,封侯拜相,而后全身而退。一个脾气火爆,热衷社交的人通过自己的“勤”与“恒”修炼成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代表。了解名人,学习名人,让其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才是让这份了解更有意义的方式。希望我们都能从曾国藩身上学到点什么。

田小涤
2019.1.2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