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少而精读书,那才是一辈子的事)

我觉得,感冒是个好东西,不仅在培养身体的抵抗能力,更能让一个人昏昏沉沉地睡了两天,如此安静的日子。
昏沉中梦魇穿越灯和烟火的长街,缠绕一个长长的时间轴,而我们在时空中显得那么渺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今天不写历史了,聊聊读书的三个观点:
1、读书让身心与世界靠得更近。
2、输入是为了输出。
3、锻炼自己的心智。
读书时间(少而精读书,那才是一辈子的事)
文章图片
01
一直不怎么读书的兄弟找我借书,我一脸惊诧。
他说,高铁上不想看手机了,想看看书,于是把我桌子上大部分历史书籍抢走了。
恕我孤陋寡闻,最近这世界发生什么事了?
我孤陋寡闻的事不止这一件,经常有读者在后台给我留言催更,不少是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
我问:你们学业这么紧张、年龄这么小,咋关心我写的这些历史?
他们说:除了课本上的,我们还想了解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看似浮躁的社会,有一群人开始反思和沉淀下来,着实不易。
所谓“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大抵就是这样的境界吧。
读书,让自己与世界靠的更近。
别信网上那些一年要读几百本书的瞎话,有时适得其反,读的越多,思想会越乱。
除非自己就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能不被别人轻易左右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越读越能读出感觉,还有人越读越糊涂的缘故吧。
02
我自己的感受是:有的书是用来读的、有的书是用来翻的、有的图书就是用来扔掉的。
用来翻翻的图书——部分内容有用,收集资料使用,摘抄部分案例。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领域,把这些图书找来,大部分翻一翻就好了,用不了多少时间。一本书把大纲看完,到豆瓣上看看点评,大致就知道这本图书的情况,对有兴趣的部分摘抄到自己的电子笔记本中。
我大致算过,这类翻一翻的图书每本用时大约1个小时就可以了。
我为了写民国历史,买了几十本民国历史书看,大部分也就是翻翻,了解下那段历史细节,这样专题式翻阅对写作有会很大的帮助。
用来读的图书——对人生成长有极大帮助
而用来读的书----精读,最好随身携带着,空下来就在书上记下自己的心得。
这类图书的挑选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研究的方向确定。
——内心不强大的人可以读下《幸福是一种能力》、《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期望精进的人可以读下《好好学习》。
——心理学方面可以读下《自卑与超越》。
……
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开一个书单。
书单的原则是不贪多,重点是要能精读,真正解决问题的阅读,数量方面,个人建议一年读上10本这样的图书已是万幸。
我始终相信一点,书中一定会给出我们要的答案,因为我们遇到的困惑、我们遇到的事情,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他呈现出来、他说来出的未必适合你,但一定会有启发。
用来扔掉的图书
在北京郊区的垃圾场,作者辛辛苦苦写的图书被几块钱一斤的价格扔到垃圾场。
这些图书卖不出去,出版社就像扔垃圾一样扔掉。
文字是信息,信息也是一种垃圾。
但是,我们很多人坚持写东西,因为期待着这一生能出版一本图书,终有人认真的读了,有感触,有帮助。
我相信这是很多人的夙愿。
文字的意义和魅力就在于把自己想明白了的写下来,顺便帮助下未知的人。
读书时间(少而精读书,那才是一辈子的事)
文章图片
03
能帮助别人当然是好事,最关键的是写出来,输入是为了输出。
我坚信只有这样才能督促自己更好的读书、更好的享受读书的过程。
输出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把读到的与别人分享;又比如写下来,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再比如把读到的文章连贯起来、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
读书总比不读书好,读出来并写下来总比读了总结不出来要好。
写作未必就要出版,但是,写下来这个过程就是对图书的再次梳理、内化,就是再一次去理解,如果有条件的可以与身边的朋友再分享,这就更好了。
我介绍下自己写历史人物的方式,分为四步:
第一步:列一个写作计划,一般列一个月的。
第二步:平时集中收集素材,记录下每个素材中的关键点。
第三步:列大纲,看还缺哪些内容,再去集中找书(电子书、纸质书)补充内容。
第四步:酝酿成文。
这就是集中梳理、内化的方式。

成文是输出,收集资料看书是输入。
搞定,收工。
04
说说自己喜欢哪些类型的图书/文章。
第一种类型:读起来不累,通畅、明快,画面感强的。
这种类型有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语言风格轻快有趣,当年明月通读历史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这样整个明朝就鲜活起来了。
大段大段的文字,特别烧脑的,一般看不下去。
第二种类型:有内涵、值得反复咀嚼的图书/文章
这类文章我一般都买纸质的。
比如《穷查理宝典》,我买了两套随身携带。很多地方看不懂,但是因为经典才要钻研,然后我发现每次阅读的感受有点不一样,因为经历在累加、思考在延长。
比如《自卑和超越》,绝对心理学的经典之作。这些图书虽然难懂,但是只要读懂一点对自己的帮助就会很大。
我一直以为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人书合一,拿来使用。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迷上励志鸡汤类的书籍,这类图书不是不好,是不太合适我这个年纪。
鸡汤是好汤,熬来熬去熬坏了。
05
有一次我与朋友聊天,你看古代文人学来学去就几本书,为什么出了那么多思想家,而现在海量数据海量书籍,为什么缺乏思想家呢?
多不是好事,少而精才是好事。
单从读书的层面来看,专注读一些书,反复咀嚼,加之用于生活中实践就好了。
一辈子不长,搞来搞去、晃来晃去,我们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掉了。
人与人不一样,就在于之前对世界的态度和接下来的行动。
大多人明白“持之以恒,或许我们的人生、我们的视野都焕然一新”这个道理,但是不愿意行动起来。
所以,知行合一本身就是很难的,能明白是第一步、能做是第二步、能坚持做是第三步。
熬过去就好了。
而且,生命很短,专注少而精的阅读或能让我们更加深邃!
最后用海子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
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也许路途有点艰辛,有点孤独,但熬过了痛苦,我们才能得以成长。


文|蓝胖 2018.01.07明天继续更新民国故事,期待参与讨论。
根据运营的安排,部分文章已整理为连载,今后蓝胖原创文章分为付费和免费两种,不管是哪一种,我都会极其认真的写作,不仅为了分享,对自己更是学习,只是,付费的内容会是精选中的精选。另外,订购付费连载,赠送价值百元的电子图书一套,还有入VIP群分享的体验,一起玩呗。
如有兴趣可看以下链接。我是蓝胖,祝好!
致读者:历史有时是有趣有料和有味的,就在这里我们一起分享
付费连载:历史真性情(点击可订购,50万字只需9.9元)
此文写了2个小时,阅读大约4分钟,你只需要花1秒钟,点亮下面的“喜欢”,就可收藏内容——
最好的时光虚度光阴 最坏的年代洗尽铅华
蓝胖,肥而不腻的一个70年后老男人 喜欢研究无厘头的历史
推出“民国系列”“古代系列”“外国系列”“诗词故事系列”等人物历史故事
烹炒煎炸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故事烩
【读书时间(少而精读书,那才是一辈子的事)】转载及版权合作联系pub@jianshu.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