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比利.林恩呢()

第一次知道《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是从一篇媒体的报道里,大意是说这部让所有人期待的李安大作在媒体试映会上反应平平,独特的拍摄手法和技术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李安这次似乎搞砸了。因此这部电影一直也没有列入我的观影名单,直到有一天看到豆瓣上8.5的得分。对于一部情节简单、没有特效的文艺片手法的心理剧来说无疑是高分,于是终于没能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在一个周末夜晚独自坐在电视前,听李安大导演讲述这个故事。
故事大致内容是19岁的德州青年比利·林恩为了帮助姐姐支付医疗费加入了美军陆军,后来被派往伊拉克战场,在一次与当地反对武装的激战中,因为舍身救战友并碰巧被摄像机拍下来而成为了“国家英雄”。随后与其所在的B班被送回国修整,并参加一系列宣传活动,其中特别讲述了他们参加一场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的这天,而这一天也成为了他们所经历的另一场“战事”。
从小到大,我也有幸参加过几次英模事迹报告会,过程不外乎是群众夹道欢迎,小学生献花,领导握手,到礼堂去做事迹报告。而比利·林恩一行的宣传方式却超出想象,例如去脱衣舞厅狂欢、观看橄榄球赛、与明星同台表演、经纪人联系拍电影……除了文化的差异外,也让人惊叹美军能有这样的安排。在伊拉克战争的正义性受到质疑,得不到国内民众支持的时候,政府通过打造英雄来转移注意力、获取民众的支持?好吧,也许是我想多了。再看看其他人的表现。
诺姆,一个精明的商人,橄榄球队的老板,也是邀请B班来参加活动的人。他在发布会上那热情洋溢讲话、那动容的眼泪,让人觉得他是真的尊重英雄。可到了谈论电影投资时,他开出的每人5500美元的片酬让其商人本性暴露无疑,也更让人怀疑他邀请B班参加演出的真实目的。
菲姗,橄榄球啦啦队的队长,一个看起来单纯的漂亮姑娘,深深吸引住了年轻的比利.林恩。当比利.林恩准备离开体育场时动情的对她说:“我差点就准备带你走了”。可那姑娘却有点吃惊、有点失望答道:“我以为你还要回战场”。可能是这个姑娘的男友清单中还缺个“国家英雄”吧。
而那些身强体壮却不需要上阵杀敌的橄榄球队员,他们感兴趣只是枪械和子弹打到人身上的反应。还有那几个球场的搬运工,因为表演结束后B班未能及时离场而影响了他们清理场地,就与比利.林恩他们大打出手,而且是三次。也许他们更在意的是不能按时完成场地清理而失去这份工作吧。
他们不是国家英雄吗?却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这似乎不合逻辑,却又合情合理。
电影中还有这样两个镜头,当B班经过舞台准备上场表演时,烟花突然喷出,这群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英雄却都吓得惊慌失措,而身旁却是狂欢的人群。当比利.林恩独自站在真命天女组合后面,前面是欢歌热舞,而比利.林恩却是呆呆的站在那里,满脸泪痕……他们不是战争英雄吗?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比利.林恩呢()】战争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它把他们朔造成了英雄,但也深深的改变了他们,他们日夜盼望回到的家园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更加陌生的世界;他们为之战斗的人民似乎不是真的需要他们;还有他们拼死守护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似乎也没那么重要。到底是什么变了?最后,虽然比利.林恩有机会留在国内,却毅然决定回到那危险的战场,和他的战友们在一起,也许那里更适合他们。
现在我终于明白电影英文名《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为什么会翻译成《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一天不是战事,却胜似战事。
至于这部电影到底如何、李安有没搞砸,我想其实已经不重要了。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重要的是你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比利.林恩呢()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