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大的事

前两天网购了一个米桶,同时收到了一个赠品,是装鸡蛋的盒子。


我拿着鸡蛋盒给我妈看,一边说,“妈妈,这个鸡蛋盒是买米桶送的,可以用来放鸡蛋。”

我妈不感兴趣地说,“这个用不着啊,鸡蛋我都是直接堆放在外面的。”

我一边拆包装一边看着贴在背面的说明书读了起来:鸡蛋的合适保存温度是2-5℃,放在冰箱冷藏室……,
没读完,我妈就接过话说,“鸡蛋不用放在冰箱的,现在的温度,常温下可以放一个月多,我以前在手机上看到过。”
【芝麻大的事】其实我对这方面也不懂,之前听我妈怎么说就怎么做,也以为是常温保存就好了。
“这样吗,可是这里写了合适存放温度是2-5℃啊,这样的话要放冰箱啊。好像冰箱里本来也自带几个装鸡蛋的格子。”
我一边说一边开始把鸡蛋往盒子里装。
我妈说,“鸡蛋我都是不放冰箱的,放在外面很久都不会坏的呀,拿也方便。”
“是吗,但是有这个鸡蛋盒子了我们就把鸡蛋收纳进去吧,按它上面说的放冰箱保存。”我接着拿鸡蛋装到盒子里。
装好后,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放到冰箱里。
我妈有点不开心,“跟你说了不要放到冰箱里。放在外面煮好后就容易剥壳,从冰箱里拿出来后壳一点也不好剥的。”
“你说鸡蛋不要放冰箱,是从哪里看的呢?这里写着鸡蛋的合适保存方法,说常温下放久了容易生出细菌,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呀。”
我打开冰箱,腾空侧门的物品,准备把装了鸡蛋的盒子放那里。
这个鸡蛋盒尺寸跟冰箱侧门的位置不太吻合,放下后如果要打开盖子拿鸡蛋会有点不方便,于是我换了个地方放。
“跟你说了,只要我在家的时候,鸡蛋就得放在外面,你放进去了我也会把它们拿出来的。”
哎呀妈呀,此时我妈的语气里已经火药味十足了。
如果是以前的话估计我直接就怼回去了,但是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后,我的反应没有那么强烈。
“妈妈,你不愿意把鸡蛋放冰箱没关系,但是说话的语气怎么听起来这么生气呢。我听着挺不舒服的。”我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跟你说了几遍你都不听,当然语气就不好了。”我妈还在情绪里,脸上十分不悦。
“你也太容易生气了,这样就不高兴了。“我忍不住埋怨起来。
“是啊,我就是这样的。”
“你总这样,我就是受了你的影响才会性子急的。”话刚出口,我意识到了有些不妥,就此打住了。
幸好,我们母女间这点小小的不愉快没有像以前一样漫延开来,在吃晚饭时就已经没有影响了。
第二天晚饭时,发现冰箱里的鸡蛋少了几个,妈妈并没有把鸡蛋全部从冰箱里拿出来,而是用几个就拿几个。
在这件芝麻大的事情中,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思考。
跟你说了好几遍你都不听,我就生气了。
即:我说的你不听,我就生气了。你不听我的,我就生气了。
言下之意是:
我说的对,你应该听我的。
我是为你好,你应该听我的。
生活中这种逻辑真是太常见了啊。我就常常会因为这个原因而生气。最常见的是和孩子之间。
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袜子不要脱掉,要穿拖鞋,不要光脚踩在地板上。说了多少次了怎么你就不听呢?
不要趴着看书,头抬高,背挺直。
去练琴,作业做完了吗?吃饭快点,吃饭坐好。
一开始还可以心平气和地说,说得多了就开始不耐烦开始生气了。
突然觉得,之所以把生气的原因归罪于孩子,指责孩子没做好引起自己生气,其实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耐心呀。
因为承认这一点,就意味着自己不好。
无法接纳自己的不好,于是就变成向外攻击,指责孩子没有做好,因此这种不好的感受就由孩子承担了。
但是如果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好,坦诚地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孩子不好,那就不一样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