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频繁换工作好么()

刚毕业频繁换工作好么?

文/紫藤萝
两年前,我在一家中型企业做HR助理,主要负责在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筛选合适的候选人,电话邀约,对候选人进行初面。而当时的HR经理,并不忌惮过去职场经历特别丰富的人,也总会告诉我:“百闻不如一见,我们要给所有想要换岗的年轻人一次机会。”而在我接触这份工作之前,无论是读大学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或者是学长学姐的意见,都有一种频繁换工作非常不好的警醒,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我也一度深信不疑,觉得入了一行就要死干到底,总会走出一条平坦大道。我大学读的是工商管理专业,稍微了解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工商管理专业,其实是所谓的“万金油”专业。世界上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利弊共存。
当初选择就读工商管理专业,那时的我才18岁,根本不了解这些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本内涵,想法也特别单纯,想着工商管理既涵盖了会计,又包括了人力资源,既有市场营销的知识,又少不了投资学,经济学,国债,基金,股票等知识一应俱全,那毕业时我可以选择的面就广了多。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到了大四,我开始恐慌了,甚至面临艰难的抉择。我一会觉得去做人力资源挺好的,特别适合女孩做;每当看到别人侃侃而谈时,我又特别羡慕那些口吐莲花,口若悬河,口才超级棒的人,觉得去做做市场营销,锻炼锻炼自己的口才特别好;而我大学所在的城市,是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港口城市,进出口行业特别发达,我一度又会觉得,做外贸相关工作,提起来工作环境总是全英文,特别高大上;甚至,当大学同班不少同学在蠢蠢欲动,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时,我一度又陷入了纠结中,觉得做会计也是种不错的选择。总而言之,经济管理类专业可以想得到的就业方向,我都有考虑。
而这些考虑一度让我在求职时陷入尴尬。因为我只有所谓的会计学、市场营销、投资学、企业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而且只是泛泛的理论知识,知识体系及其不完善,可以说,从大学课本里得到的只是皮毛而已。以会计学为例,我们在课堂上仅仅学会了简单的复式记账,权责发生制等,我也仅仅是能够看得懂会计学中常见的诸如,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这些在求职中,根本不占任何优势。最重要的是,我根本不知道实际的这些岗位中,对应哪些工作。
我迷茫,徘徊,纠结,只好在毕业前,就开始了试错。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杂志社担任编辑。而由于当时公司规模比较小,说是编辑,我同时兼任了外出采集素材,与商家合作,其实相当于半销售性质的编辑。那是在我大四上学期,我白天需要按时按点起床去上班,晚上又要兼顾毕业论文开题答辩,撰写等事宜,更要命的是,那学期我们还有几门主课,这种白天晚上都要拼命写文字的生活,我很快厌倦了,于是,两个月后,我离开了杂志社。
第二份工作,已经到了大四下学期。我选择了一家服装外贸企业做外贸业务。公司常年从事外贸服装的加工,出口,主要对接英国、澳大利亚客户。在这份工作中,我学习了大量的服装面料、辅料知识,甚至对国内知名的辅料、面料供应商和品牌也知晓一二,可是,说是外贸业务,我仅仅是每天回复大量的客户邮件,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反馈给跟单部门。这家公司总是很忙,加班到22:00,几乎是常态。三个月的时间,我便清楚了,我其实不适合做外贸,因为我不喜欢。
第三份工作,我开始接触到了销售。这是国内一家大型制造企业,而我在的销售岗位,常年驻外。在这份工作中,我辗转了南京、杭州两地,饱尝销售中的冷眼,我努力努力,却发现,每个月的销量考核,却会莫名让我紧张。后来,我甚至有了厌班倾向。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天涯、猫扑、虎嗅社区发帖,求助,希望可以解决自己职业中的迷茫。在历经了半年多的犹豫好,我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销售,也不喜欢销售,我再次选择了离开。
第四份工作,便是我文初提到的HR助理工作。虽然,最后,我终究还是没有将HR的工作进行到底,但是,我在不断换工作、不断自我总结的过程中,明白了试错,及时止损的道理,也最终找到了自己喜欢,又特别愿意为之努力的工作。
我不是个喜欢稳定工作的人,所以,在读大学前,我就尽量规避自己选择诸如教师、医生、护士等岗位可能的专业。
回到文初,刚毕业就频繁换工作好不好?我自己及身边朋友的经历告诉自己,发现特别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及时止损,然后去试错,比留在原地停滞不前,要好很多。一辈子那么长,那么长的时间都在工作,选择一份自己喜欢又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比每天苦恼地在原工作中挣扎要好很多。而在换工作的过程中,职场经验固然重要,而学习能力,却是可以让自己迅速拥有职场价值的最佳途径。
一直在学习的人,永远不会被工作淘汰。
【刚毕业频繁换工作好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