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研究之学生的认知发展——第2章读书笔记

本章学习的是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生如何进行概念学习和记忆,以及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怎样的影响作用。
文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心理学上“发展”的概念和人类发展的几个方面(生理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和成熟),发展理论所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发展的源泉,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发展的轨迹,连续性发展与非连续性发展;发展的时机,关键期与敏感期。文章还叙述了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发展相对有序,发展逐步发生。
【学情研究之学生的认知发展——第2章读书笔记】第二节叙述了脑与认知的发展,讨论了神经科学、学习与教学的关系。
第三第四节介绍了建构主义的两位重要代表,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探讨它们对教育学的贡献、局限和对教师的启示。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我进一步找到了一些能够支持我们学校“顺着天性去教育”的办学思考的表述,比如“现今的观点强调先天和后天之间存在复杂的协同作用(coactions)”。“个体在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环境,环境也能改变个体。”
从这一章中,我们也学会更加规范地从心理学的角度表述“未成年人”的概念:大脑尚未成熟,很难完全规避危险和真正控制自己的冲动。是“脱缰的野马”。
我们也找到了各校正在学生当中普遍开展的“志愿活动”和‘’国际模联‘’活动的心理学依据:面对这些青少年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精力和热情奉献于政治、环境或社会事业等领域,帮助他们与历史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建立情感联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他们丰富而强烈的情绪的积极力量。
这一章中讨论到的“教学是否基于脑”的争论,其实和前一章里关于“教学是否基于科学”是相似命题。个人认为,基于目前对脑科学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以及作为教学对象的人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在研究中具有样本可控难度大的特点,本人认为,对于教学的研究,还是应该基于科学研究,研究数据不可控的部分还是应当依靠人种志的研究方法,采取观察、谈访、分类等手段进行研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