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十九(乡村学校的美好明天)

——《变量》学习体会十九
学习体会十九(乡村学校的美好明天)
文章图片
学习体会十九(乡村学校的美好明天)
文章图片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87天(加上打卡鸭21天),阅读了《变量》第五章《阿那亚和范家小学》的《范家小学的孩子》、《张校长》两节。
范家小学的孩子
范家小学小得不能再小了。学校里一共有28名幼儿园孩子,43名小学生,12名老师。其中,32名小学生和3名幼儿园孩子在学校住宿,一周回家一次。老师也住在学校里,周末回家,他们的家在附近的宝轮镇或广元市。这些孩子来自周围的5个村23个组。
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快乐、最自信的孩子。早上是开学典礼。开学典礼上没有领导致辞,只有家长围观,大多是老人家。开学典礼上有简单的仪式。老师给孩子整理衣冠,孩子给老师敬茶。大孩子全都站起来,向老师三鞠躬。
我到一个教室听课,却看到语文课上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做水果沙拉,其实就是把酸奶浇到切好的水果上。孩子们做得开心极了,下了课就把做好的水果沙拉拿出来,跑到各个教室送给同学吃。
另一个教室里也在上课,老师在教绘本《今天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好》。孩子们轮流到教室前面讲自己的看法。
下午是美术工作坊,不同年级的孩子都在一起。大孩子会照顾小孩子,给他们递调色盘。老师教大家画青花瓷,孩子们就动手画。也有画螃蟹的、画不规则锯齿的,老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他们。
到了范家小学之后,我想找到李娜。老师告诉我,李娜今年刚刚毕业。我了解到,李娜的家里确实非常艰难。李娜的妈妈在生她之前便身患精神疾病,瘫倒在床,生活不能自理。11岁的李娜比我们大多数成年人都更懂得坦然接受命运的馈赠:既不抱怨,也不抗拒。
张校长
张校长叫张平原,1968年腊月生人。他当了15年班主任,换了6所学校。区教育局的领导让他来范家小学,他一开始不愿意,这所学校太偏僻了。后来,区教育局的领导也跟他说了实话,别的地方关系错综复杂,只有这个偏僻的地方没有人想来。
最薄弱的环节最有可能是突破口。这所农村的学校已经差得不能再差了,改革的空间很大,因此张校长才有施展才干的机会。城市里的学校是现有管理体制和利益格局下的既得利益者,会想方设法尽量保住自己在现有体系中的位置,改革的空间很小,所以它们一直沿袭着陈旧的教学体制。
农村的学校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很难按照传统的各个学科配置任课老师。一个老师往往身兼数科,于是,他们必须想方设法设计综合性的课程。无意之中,他们的教学方法居然很像被各国效仿的芬兰项目式教学。教学资源有限,必须就地取材,所以农村学校就要引入乡村社区现有的资源。比如,范家小学组织学生去参加文昌宫庙会,调查村子里的一口老井到底在哪儿,参观水电站,到山上采蘑菇和草药。这些乡土课程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学校和所在乡村社区之间的联系。
为什么乡村小学里没有霸凌?为什么来自残破家庭的孩子也能阳光自信?
非洲有一句谚语: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范家小学就是这样的村庄。虽然这里的孩子大多来自残破的家庭,但范家小学给了孩子们最需要的东西:一个平等、包容、自信、乐观的社群。
不仅成年人需要社群,孩子也需要社群。只有当我们重建孩子的社群,才能真正教育出阳光自信的孩子。懂得社群的重要性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会有不同凡俗的体会。
像范家小学这样的农村学校不止一家。2017年,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把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中心小学、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程庄小学、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王二保小学、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微型学校联盟的范家小学和石龙小学评为“小而美”种子学校。除了这几所学校,在河南濮阳、湖南湘西、甘肃平凉、浙江缙云、江苏启东、山西吕梁,都能找到筚路蓝缕、艰难求索的农村学校。
用不着再等10年、20年,我在2018年就已经找到:中国教育理念最先进的学校,不是北京或上海的公办名校、国际学校,而是四川省大山深处的一所农村寄宿小学。
【学习体会十九(乡村学校的美好明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范家小学没有知名的大师,没有豪华的校舍,也没有先进的设施,在硬件配置上这里没有丝毫的优势可言。但这里有其它学校所没有的东西,一个孩子成长最需要的平等、包容、自信、乐观的社群。只有当我们重建孩子的社群,才能真正教育出阳光自信的孩子。范家小学利用互+教育弥补了乡村教育缺资源、缺师资、缺课程的短板,借助互联网的帮助,这些地处偏僻的乡村孩子,却享受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无疑是最快乐、最自信的孩子。在互+教育的技术支持下,乡村学校也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