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剧本杀”必须迎接自己的成人礼( 四 )


文章图片

行业地位也卑贱到尘埃里 。
从制片到导演到演员,所有人都可以说剧本不行 。
高成本场景太多了,制片人骂;
剧本里写女主怀孕了,明星一句“保持形象,不演孕妇”,整个本推倒重改 。
种种乱象下,剧本杀的出现俨然是一座编剧天堂 。
一方面,由于重复消费频次极低,所以整个市场对“新作品”的要求非常之高,哪怕有特别牛的头部作品,也不过多挤占新作品的市场 。
同时,差异化竞争是剧本杀店的基本经营逻辑,所以店家通常会买别家没有的本子,这就让即使最次的本子也会有很多人买 。
一个剧本杀普通盒装本的定价最初在均价300元左右,现在一路飙升到均价500元左右,甚至还有往上涨的趋势;
而高级的城市限定本,每个城市最多卖3家的剧本,定价在1500~3000元不等;最高级的独家本,每个城市限定一本,定价在4000~20000元不等 。
对应到作者收入,对于没有名气的作者本子,大多采取一刀切的买断,买断的价格一般少到几千元,高到两三万不等,足以保障日常的生活 。
小有名气的作者则通常会采取分成的形式,据媒体报道,某爆款剧本的作者拿到很少比例的分成就有200万,剧本实际收益至少400万以上,而且此收益还在不断增加中 。
当然了,由于消费形式的差异,剧本杀作者与影视编剧之间还有着不小的技术鸿沟,比如剧本杀需要照顾到每一个角色的戏份,而影视作品中往往分有主配角 。
但有两点是确定的 。
第一,二者对入门级人才的要求重合度极高;
这意味着倘若影视编剧的乱象得不到改正(恐怕也没有希望),剧本杀的行业优势,将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
第二,聪明的创作者,尤其是头部人才,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
这意味着随着剧本杀的不断发展,在未来是有可能在编剧人才上反哺影视行业的 。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剧本杀这一行业可以持续存活下去 。
倘若没有监管的规范治理,这一目标恐怕很难完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