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狗,迎狗年
文章图片
戌狗迎春接首红,
金鸡辞岁送头功。
唐风宋雨儿时梦,
飘落凡尘趣几重。——《开门红》
俗称狗年的农历戊戌年正欢叫蹦跳着奔来。
有科学家认为狗是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早在狩猎采集时代,人们就已驯养狗为狩猎的助手。因此,狗要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文章图片
人们喜欢狗,是因为狗听觉特别灵敏,一有风吹草动,它就能察觉。除了帮人看家护院,还颇通人性,像《太平广记》和《搜神记》中所记“灵犬湿草”,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义犬”,《述异记》所载陆机的“黄犬传书”等,这些故事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记。
文章图片
【诗说狗,迎狗年】相对于成语里的“狗”,我更喜欢古诗里的“狗”。中国古代诗人往往通过狗所发出的声音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狗不仅能替人看家守舍,还能排解人的寂寞与孤独感,常与诗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常被写入诗中。你听:“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是《诗经·召南·野有死麕》中的诗句。“尨”长毛狗之谓也。联系上文,可知吉士希望能和女子早行夫妇之礼,而女子则比较理性,希望男子“慢慢来啊少慌张!不要动我围裙响!别惹狗儿叫汪汪!”这是一首纯真的情歌,一首在荒烟蔓草的年代里流淌着纯真性情之歌!狗吠声声里把一幅上古青年男女恋爱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狗吠声真美呀!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翻阅古诗,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趣事:诗人写狗总会和鸡连在一起。“水流绝涧终日,草长深山暮春。犬吠鸡鸣几处,条桑种杏何人”(唐·皇甫冉《送郑二之茅山》)。“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五代·孙光宪《风流子》)。这两首诗词中描绘的是一幅安详的乡村农家图,山深林静,茅舍槿篱,鸡犬都在杏林桑田来回觅食。但作者更看出这安详中的田园风光:在叶上,在花上,在门外流水,在茅檐人家。有鸡犬声的田家生活是宁静、充实、欢乐的。“鸡飞过篱犬吠窦”;“依微听鸡犬,深柳映人家”(宋·张耒);“山市晴岚天打围,一村鸡犬正残晖。稻田高下如棋局,几点鸦飞与鹭飞”(宋·白玉蟾《九曲櫂歌》)。寻常烟火人家,寻常的山村风光,“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清·郑燮《竹枝词》)。夕阳里稻田如棋枰,鸡鸣犬吠,鸦鹭点点,真想把自己穿越在这人间最美的画中。
文章图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这是唐代诗僧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茶圣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诗人描写了友人新居周围的景色,与友人隐居种桑养花的活动,没有鸡鸣狗吠的山居篱院,更能展现隐士清幽闲适的生活,世外桃源,超尘拔俗。诗纯朴自然,清新流畅,优美和谐,充满诗情画意。“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这是唐代曹唐的《刘晨阮肇游天台游仙》诗。诗人写出隐居生活和山中的节气变化:鸡鸣岩下,犬吠洞中,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形象。这些诗句里多了些仙家气。“秋窗照疏萤,寒犬吠落木。”这景致里,印证了“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仙家生活。仙人没有时间概念,只有四季变化。诗人向往的恬淡无为之太古时代,真是浪漫极了!
新年到来,钟声触动了心灵,烟花烂漫了心情,感谢经历的昨天,共享热闹的今天,期待美好的明天。新年到来,暖阳辉映的是美丽的天堂,星光闪烁的是幸福的光芒,烟花绽放的是灿烂的希望,笔墨传递的是狗年的吉祥。
——《祝福》读者:
旺运当头迎义犬,
祥光罩顶谢金鸡。
宜将旧勇融新气,
好借春风上彩霓。
文章图片
到了狗年,自然就应说狗好,即为新年祝福,更为鄙人生命旅途一甲子的本命年饰些红物,为我人生的转折点添点念想,以图吉祥,故书其上,并以诗为证:
《岁首感言》
茫茫凡尘驹过隙,
碌碌人生本命年。
合家锡沪谋新业,
夫妻杏林默耕园。
常拂尘灰思昔梦,
时挥拙笔抹诗文。
抛离身外烦心事,
祈盼新春有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