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方法,研教材,促提升





在今天晚上的培训当中,听了两节课例,都是有关语文要素的梯度落实。
【教方法,研教材,促提升】在第一节课里当中,赵志刚老师先整理了学生的问题清单,古典名著的阅读当中,因为篇幅比较长,所以就不能按照之前的课文来处理。问题清单当中列举了几个学生阅读课文时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讨论之后,学生运用一些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老师也提出阅读古典名著,就像侦探破案一样,特别是对于《三国演义》这本书来说,在环节当中已经埋下伏笔,让学生根据线索去找到相应的答案。第二部分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什么地方?在这一环节当中,总结了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这也契合课文课后习题当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落实以及单元要素的落实。第三个环节就是归纳总结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联系背景资料、影视作品、提问、批注等等。这些给学生指引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心里清楚明白,以后在阅读其他长篇小说或者是名著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阅读,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把握住主要的人物形象。在这篇精读课第四个环节中,赵老师设计的课后链接的部分,归纳学生的问题。比如说:书中的一些人名和词语不太好理解的地方,也有相应的解释。用时把原著与课文进行比对,这样一比较,学生会获得比较清晰的认识,把学生引向原著中,又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后,在拓展的部分,赵老师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前演讲特色课上进行:表演课本剧、讲名著故事、阅读古典名著交流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深入的进行单元的学习和勾连。在课的设计方面,以下点需要学习:对于普通单元,特别是这样的阅读古典名著的单元,课文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要有一定的教授方法和策略。如何交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去学习,值得思考。




在第二节略读课张晓凯老师的《红楼春趣》课例中,第一个导入部分特别引人入胜。通过一些人物介绍,然后猜人物说书名,这样自然而然的把《红楼春趣》与古典名著《红楼梦》连接起来,充满区位和挑战性,同时又复习了单元内容。在第二个环节中,提到本单元你学到了哪些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来回忆,在回忆的过程当中,复习了之前所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第三环节的交流中去运用方法。首先根据这篇课文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猜一猜主要人物是谁?在过程中圈画人物,说出理由,这也是一种好的阅读的方法。




结合两节课例和李丛梅老师的点评总结,我认为自己有多处需要学习。一是感受到语文的教学应该教给学生方法,不能够简单的去分析课文就完事。简单的去分析课文不如教授学生一些方法来得更切学生实际。因为教授方法后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就可以尝试去运用这种方法,这样能够让学生层层深入内化。二是自己应该做到勾连单元内容和每册教科书。作为老师不深入的研读教材,理解统编教材编者的意图,以及训练学生哪些语文素养这样基本的内容,就不能够对自己的课有深入感受。只有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分析其中蕴含的语文要素,才能对这套系统的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语文要素之间的勾连,给学生提供螺旋式的进步空间。三是明白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不同侧重点。精读课文主要是在文章当中学习一些方法,一些策略。略读课文当中就是使用这种方法,练习学到的这种方法加以巩固。四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把握单元备课,以及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同语文要素之间的阶梯式上升。同时注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架。让学生通过用支架,内化成自己的方法拓展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中。今晚的课例也给自己提了个醒,是时候再认真的阅读重温中国古典名著,只有教师对书中的人物、事件清晰明了,在教方法、用方法时才会得心应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