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研究发现社会阶层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 二 )


结果发现,无论是城市儿童,还是农村儿童,他们都认为城市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要高于农村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见图2)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由城市儿童还是农村儿童,分配给农村儿童的金额均要高于分配给城市儿童和没有特定社会阶层的儿童的金额(见图3) 。
实验2是在一次为期一周的公益夏令营中进行的现场研究 。该夏令营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共同参加 。这一实验旨在更为生态化的环境中重复验证实验1的结果,并考察经历一段时间的社会接触是否会影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研究者分别在夏令营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对159名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测量其亲社会行为和人口统计学信息 。
测量包括两种情境的独裁者游戏问题:一是要求儿童在自己和另一社会阶层的儿童之间分配100元人民币,愿意给自己留多少元,给对方分配多少元?二是要求儿童在自己和另一社会阶层的儿童之间分配10个笔记本,问儿童愿意给自己留多少本,给对方分配多少本?
在两种情境中均发现,不论是由城市儿童还是农村儿童进行分配,他们给农村儿童分配的资源(金钱、笔记本)比给城市儿童分配的资源更多;且这一趋势在分配者为城市儿童时更为显著 。为期一周的社会接触也并未影响上述结果 。
综上所述,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会受其自身所处社会阶层以及对方所处的社会阶层的影响;因此,不能笼统地说高社会阶层的人更亲社会还是低社会阶层的人更亲社会 。
该研究对于农村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生活(主要与城市儿童交往)具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研究发现小学生对自身家庭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受到城乡二元化的影响,无论是农村儿童还是城里儿童都认为农村儿童的社会地位更低,如何消除农村儿童这种“低人一等”的主观感受是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其次,农村儿童对其他农村儿童比对城市儿童更友好(分配更多资源),这种“抱团取暖”的行为有助于他们在城市生活和学习中应对威胁情境,但可能不利于他们与城市儿童建立关系 。幸运地是,在该研究中发现,城市儿童愿意帮助和善待来自农村的儿童 。因此,增加双方的社会接触,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可能会有助于城乡儿童互相理解,消除偏见,进而促进他们的融合 。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期刊 。
儿童|研究发现社会阶层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
文章图片


图4 农村和城市儿童分别给农村和城市儿童分配的金钱数(左图)和笔记本数量(右图)
注:** p
【儿童|研究发现社会阶层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来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