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谁是黑暗隧道尽头的明灯?

几十年来 , 急性心力衰竭(AHF)的研究和管理都不太成功 , 每一项试图在这一领域引入新干预措施的研究大多都是得出中立的结果 , 有的甚至是不利的结果 。20年前 , 在《欧洲心力衰竭》杂志上 , 有学者建议将AHF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1)初始稳定期;(2)住院第一天;(3)出院前和出院后 , 旨在减少心力衰竭(再)住院和死亡 。从那时起 , 在AHF治疗的三个阶段中 , 尚没有新的治疗方法或干预措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批准和实施 。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谁是黑暗隧道尽头的明灯?】幸而 , 新一轮研究和分析显示了有前景的结果 , SOLOIST研究证明了SGLT 1/2双重抑制剂索格列净对于治疗近期AHF入院(AHF治疗的第三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
Serelaxin
RELAX-AHF-2研究
——AHF第一阶段(初始稳定期)
在过去二十年中 , AHF药物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阶段 , 即初始稳定期 , 例如利钠肽、左西孟旦、替唑生坦和Rolofyline , 但这些药物均未显示出长期疗效 。希望首先来自Serelaxin 。
Serelaxin是一种天然激素 , 在AHF入院的最初几个小时开始静脉给药 。荟萃分析显示 , 静脉注射Serelaxin对减少心衰恶化和死亡有一定的疗效 , 但不能降低心衰住院率 。
这些发现并没有使Serelaxin获批上市 , 主要是因为关于AHF最大的Serelaxin研究(RELAX-AHF-2)中 , 与安慰剂相比 , Serelaxin在心血管相关死亡、心力衰竭恶化、因心力衰竭或肾衰竭住院率或住院时间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 未达到其任一主要终点 。
沙库巴曲缬沙坦
PIONEER-HF研究
——第2、3阶段(住院第一天至出院前)
PIONEER-HF研究中 , 881例患者随机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或依那普利治疗8周 。研究药物在AHF住院后1-10天开始给药 。该研究表明 , 随机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患者利钠肽改善更快 。
尽管未显示对临床事件的关键次要终点的影响 , 但在事后分析中 ,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与心血管死亡或心力衰竭再住院显著减少相关(9.2%vs 15.2%;HR 0.58;95% CI 0.39-0.87;P = 0.007) 。
Omecamtiv mecarbil
GALACTIC-HF研究
——第三阶段(入院期间或出院后)
GALACTIC-HF研究中 , 患有明显收缩性心力衰竭(LVEF≤35%)且收缩压<140mmHg的患者随机接受心肌肌球蛋白激活剂Omecamtiv mecarbil或安慰剂治疗 。主要终点是发生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事件(住院治疗或紧急就诊导致心力衰竭的静脉治疗)的时间 。
研究达到其主要终点 , 即Omecamtiv mecarbil组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降低(37.0%vs.39.1% , HR 0.92 , 95%CI 0.86-0.99 , P = 0.03) , 尤其在射血分数较低EF≤28%的患者中 , 疗效更为明显 。
该研究中急性心衰患者约占25% 。在急性心衰患者亚组中 , Omecamtiv mecarbil对重要终点影响的HR为0.89(95%CI 0.78–1.01);而在利钠肽水平较高的急性心衰患者中 , HR为0.75(95%CI 0.61-0.92) 。
羧基麦芽糖铁
AFFIRM-AHF研究
——第三阶段(入院期间或出院后)
AFFIRM-AHF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 纳入LVEF<50%、利钠肽升高和缺铁的AHF住院患者 , 随机接受静脉羧基麦芽糖铁或安慰剂 。1年后 , 治疗组心衰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的主要终点有减少趋势(RR 0.79 , 95%CI 0.62-1.01 , P = 0.059) 。对首次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终点的影响更显著(HR 0.80, 95%CI 0.66-0.98, P = 0.030) 。此外 , 在COVID-19大流行前招募的患者中效果更明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