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上完美股又上港股,蔚来理想小鹏为何折腾?( 二 )


虽然暂时来看手头宽裕 , 但“三剑客”实际上仍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 简单来说如果只靠企业自己 , 账面依旧只出不进 。
理想|上完美股又上港股,蔚来理想小鹏为何折腾?
文章图片

造车是一门多费钱的生意已经无需赘述 , 在自己仍无法规模化盈利的情况下 , “蔚小理”只能依赖于外部融资 。
值得指出的是 , 上市并非一个“一次性”的融资手段 , IPO后企业可以通过增发等方式在二级市场持续拿钱 。美股上市后 , 蔚来、理想、小鹏都在不断地尝试各种融资手段:

  • 去年初 , 蔚来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两次、共计近30亿元的可转债融资;
  • 去年12月 , 小鹏增发募资21.6亿美元 , 为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的首次股票增发;
  • 去年12月 , 理想增发募资募资13.63亿美元;
  • ......
蔚来、理想、小鹏“囤钱”的动作并未随着IPO、毛利转正而停止 。有教训在前 , 蔚来美股上市后仍一度濒临破产 , 新势力没能实现稳定盈利之前都仍需警惕现金流危机 。因此 , 理想、小鹏在美股上市仅一年后 , 就抢用双重上市的方式赴港IPO , 这透露出它们对融资、对更多的融资渠道的迫切渴求 。
结合目前已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 这种“渴求”更加合理化 。
在2021年上半年以来 , 新造车这条火热的赛道又拥挤了几分 , 包括之前的投资人也成了现在的对手 。曾经投资过蔚来和小鹏的小米 , 如今成为了新造车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雷军亲自挂帅小米汽车 , 宣布10年投资100亿美元 。而2017年1亿美元入股蔚来的百度 , 也在今年2月与吉利汽车合资成立了集度汽车 , 并宣布将在5年投资500亿元人民币 。
抢钱的人多了 , 给钱的人少了 , 更何况是曾经的“金主”带着大量资金亲自下场了 , 囤钱不能停的“蔚小理” , 自然不得不急 。
不花钱 , 就输了?缺钱一直都是缺的 , 但随着新能源车市场阶段的不同 , 钱的用途、流向、价值有所变化 。
去年 , 蔚来、理想、小鹏齐聚美股 , 同时多家造车新势力被清洗出局 , 这标志着以“能否量产”为标准的新造车第一阶段的形成 。在一番大浪淘沙之后 , 存活下来并日渐壮大的头部车企正面临着新一轮激烈的竞争 。
而这第二阶段的竞争 , 落脚在了软件的壁垒、基建的完善、市场的扩张上 , 这正是驱使着蔚来、小鹏、理想不断囤钱的销金窟 。
先来看技术层面 , 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 , 现在新造车们的比拼已经从“怎么造出车”来到了“怎么造好车” , 这要求对网联化、智能化相关的前沿技术进行更多投入 。因此 , 即使跨过了量产这一门槛 , 新势力们对技术的投入是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 。
小鹏在港上市的招股书中显示 , 此次募集而来的150亿港元中45%的资金(约为67亿港元)都将用在技术研发上 。蔚来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 , 接下来几年 , 蔚来汽车每年也将保持50亿元以上的研发投入 。拿今年的数据来看 , 2021年第一季度 , 蔚来、理想、小鹏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87亿元、5.15亿元和5.35亿元 , 研发费用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8.61%、14.41%、18.13%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