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微塑料影响的不仅仅是水生生物,它们已经被端上了我们的餐桌( 二 )


微塑料|微塑料影响的不仅仅是水生生物,它们已经被端上了我们的餐桌
文章图片

图1 微塑料的来源
水体环境中微塑料的特征
如今,科学家几乎在所有环境水域里都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与传统的环境污染物不同,微塑料形状、大小、密度、颜色和化学组分非常多样 。
微塑料的形状取决于微塑料原始形态、塑料颗粒表面的降解过程以及在环境中的存在时间 。微塑料常见形状有:颗粒/球团、碎片、泡沫、纤维以及薄膜 。在水体环境中的微塑料主要以纤维为主 。
微塑料粒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它们在水环境中的迁移,以及是否会被生物体摄食,与生物安全密切相关 。随着提取及其鉴定技术的发展可检测到的微塑料的尺寸越来越小 。现阶段在水体环境中发现的微塑料尺寸范围变化很大,最常见的微塑料粒径小于1mm,随着粒径的增加,微塑料的数量呈减小趋势 。
彩色的微塑料更容易被水生生物摄食 。在水环境中发现的微塑料颜色丰富多样,包括:白色、透明、红色、黄色、绿色、棕色、灰色等 。白色和透明的微塑料在水环境中数量最多,在部分地区彩色微塑料更为常见,这与微塑料的来源相关 。
塑料是由具有不同特性的多种化合物制成的聚合物 。不同的塑料具有不同的密度,微塑料的密度决定其在水环境中的赋存状态 。密度小于水的微塑料,例如PE,PP,和PS,更容易漂浮水面或在水体中分布,密度大于水的微塑料则更容易出现在沉积物中 。生物作用,污染物的吸附等会使微塑料的密度变大,低密度的微塑料也会在沉积物中出现 。在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分布的微塑料都以PE,PS,和PP等轻密度微塑料为主,这与他们巨大的需求量相关 。此外,淡水环境和海洋环境中微塑料化学成分的一致性为二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定的佐证 。据预计,海洋系统中百分之70%的微塑料来源于淡水系统 。
微塑料|微塑料影响的不仅仅是水生生物,它们已经被端上了我们的餐桌
文章图片

图2 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特征
微塑料在食物链的富集:人类餐桌上的“微塑料”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 。塑料的单体和添加剂等成分会在塑料用品的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释放出来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聚乙烯单体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除单体外,一些常见的塑料添加剂如阻燃剂、增塑剂、热稳定剂和抗氧化剂都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造成危害 。例如,塑化剂会破坏动物的内分泌系统,热稳定剂会对生物产品一定的毒性效应 。
微塑的尺寸和密度会影响生物对微塑料的摄食 。微塑料尺寸越小,它们被生物摄食的概率越大 。密度小的微塑料更易被水生生物摄食,底栖动物则更容易摄食密度较大的微塑料 。科学家预测约有690种海洋生物收到塑料影响,其中至少10%的物种摄入了微塑料 。目前在许多水生生物的肠道和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 。现阶段,摄食微塑料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贝类以及鱼类,且发现的摄食微塑料的生物范围在不断的扩大 。有研究表明,水生生物摄食微塑料,首先会对生物本身造成物理性损伤 。这些被生物摄食的微塑料碎片、纤维等通过缠绕和磨损摄食生物的消化道对水生生物的消化系统产生机械磨损及阻塞 。消化系统的机械磨损和阻塞会减少水生生物的食物摄取量,产生伪饱腹感等;最终导致饥饿甚至死亡 。
此外,作为污染物的“坐骑”,微塑料除了携带着自身的有毒物质,更携带者从周边环境吸附了大量的化学污染物如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生物体,从而对生物体造成一定的毒理效应 。另外,由于微塑料不易降解且质地较轻,使它很容易在食物链中转移,让更多动物暴露在有害物质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