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吴亦凡跌落后,疯狂的粉丝产业会急刹车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Morketing,作者 | Lily Ji七月底,吴亦凡涉嫌强奸诱奸的消息让网络舆论彻底炸了锅,随着都美竹的爆料以及警方的介入,一个由明星及经纪公司控制的“选妃”链条渐渐浮出水面,一时间舆论哗然,数十个品牌纷纷与吴亦凡终止合作 。最终吴亦凡被刑事拘留,其所有社交账号被悉数关闭,作品全部被下架 。
随着事件的发酵,部分粉丝对偶像的无底线维护引起了网友声讨,同时在前一次吴亦凡性丑闻事件中为他站台的大V也被围攻,饭圈问题以及这背后畸形的粉丝经济运作模式再次被推上前台 。随后网信办迅速介入,要求微博关闭多个涉事账号及超话,并于8月2日下发通知,将对饭圈进行大规模整改 。
这一切不禁让我们思考,饭圈的运行逻辑是什么?其中的种种乱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次的整改之后粉丝经济的底层营销逻辑会发生变化吗?
01 饭圈的本质:数字营销产业链国内的偶像行业和饭圈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03年的《超级女声》,当时互联网虽然还并不普及,但诸如打投、应援等饭圈的基本玩法却已经出现了 。当时的歌迷们会通过发短信的方式为喜欢的歌手投票,一些粉丝甚至会上街拉票,决赛时还有粉丝举着大幅海报到现场为偶像应援 。
文章图片
但当时粉丝的应援行动都还是散发的,基本没有形成组织,毕竟在2G时代,想要将全国各地喜欢某一位明星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几乎不可能;同时偶像经济的运作方式也十分简单——通过节目或作品出名之后接取广告代言 。
至于明星代言的实际效果,以当时的技术和数据能力,很难准确统计粉丝转化率,甚至连明星的粉丝数量都难以估计 。因此粉丝与明星之间还未形成直接的利益挂钩,应援与投票等行为也不能转化成明星手中的“数据资本” 。
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社交媒体的兴起,互联网的公域流量池成倍扩增,这使得明星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粉丝可以在网络上聚集,粉丝的能量可以直接被数据化,这给饭圈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
2009年之后微博平台迅速成长,2014年之后热搜、榜单等功能相继出现,流量明星的微博粉丝数量、活跃度、在榜单上的排名等数据直接显示了其粉丝的数量和影响力,而新的技术和越来越发达的大数据计算,也让这些粉丝的商业转化率变得可见 。无论是商家还是投资人,都会以此评价明星的商业价值,进而决定是否向其发起合作、倾斜资源 。
这使得明星与粉丝之间形成了利益捆绑的关系,所谓“你不投、我不投,哥哥何时能出头” 。为了替偶像争取更多的资源,粉丝群体开始有组织的进行打榜刷量,而在粉丝市场的刺激下,也使得各类数据公司、榜单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粉丝数据为核心的产业链条 。
为了维持明星的流量热度,明星团队以及部分核心粉丝开始对粉丝群体进行管理与分工,而此时又恰逢互联网与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也使得粉丝之间的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连接能力 。原本由个体发起的随机的行为,现在变得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利益化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