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从拉面哥到全红婵,蹭热点的“流量蛀虫”有没有人管?( 三 )
除此之外,对于部分灰产机构而言,类似的流量账号背后还藏着不为人知的商机,“有的机构在卖直播、短视频账号,大部分是这些蹭热点养起来的号 。”
据一位曾在养号机构工作过的知情人士透露,借“打卡”热门事件、蹭话题流量,也是当前灰产机构养号的方式之一 。既然账号蹭来的流量关注点并非落在网红身上,那就直接作为养号的主要模式,进行批量养号 。
“有时看到蹭流量的主播,同时摆了十台手机在直播,或把一套素材剪辑成不同角度,上传到不同短视频账号上批量圈粉,这些人就是在借助同一热点话题批量占号养号 。”该人士强调,由于很多热点事件都自带流量,机构养号圈粉可以说完全不费功夫 。
只要蹭对热点事件或人物,直播、短视频账号就有可能在短短的几天时间之内涨粉几万甚至十几万 。
在相关账号买卖平台上,懂懂笔记也看到:一个粉丝量仅七万的直播号要价近万元,且有大量潜在买家上前询价 。显然,通过养号养出来的直播号、短视频号,的确可以以这类方式进行变现 。
有相关行业人士透露,部分短视频、直播代运营机构,在养号、涨粉时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也是蹲热点、蹭流量 。毕竟无论账号代运营机构,还是中小商家投放的广告植入,对于账号粉丝的调性都要求不高,全凭账面数据来说话 。
【结束语】
可以说,蹭流量“打卡”热门事件、焦点人物,已然成为网红快速上量的捷径,更是部分灰产机构、代运营团队的“大生意” 。这类网红、机构不仅不顾及他人隐私、而且恶意满满,以至于全红婵家人闭门谢客之后还有“流量蛀虫”宛若仇雠一般吐槽“这家人架子大、太高傲” 。
【投稿|从拉面哥到全红婵,蹭热点的“流量蛀虫”有没有人管?】这种消费他人成就自己的行为,究竟是直播平台之殇还是人性之殇?
推荐阅读
- 智能汽车|北京产业转型:从“去叶留心”到发展“高”“精”“尖”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技术|华为手机将出新款手机,假如没有受到限制,结果不敢想象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