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臻|永不言弃的顾臻:十年磨一“智能胰岛素贴片”

医药科学家顾臻今年40岁,在他目前走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十年”中,有两个“十年”让他记忆尤为深刻 。
一是中小学时代用10年克服了“口吃”;二是近10年研发了一款可以根据人体血糖浓度实时响应释放药物的“智能胰岛素贴片”,这个密布微米级短针、一元硬币大小、信用卡薄厚、痛感有如蚊子叮咬的贴片或将取代现在的胰岛素注射针,颠覆糖尿病传统治疗手段 。
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历,但贯穿顾臻这两个“十年”的关键词都是“永不言弃”,他的故事,或许可以给近期的科技热词——“十年磨一剑”精神提供一种注解 。
10年致力“智能胰岛素贴片”研制
作为浙江大学药学院的院长,顾臻2020年一入职就受到不少国内同行的关注 。实际上,他研发的“智能胰岛素贴片”原型在2015年一经问世就曾在国际上引发较大反响,那张密布上百根微米级短针的照片入选了《科学》杂志年度十大图片,他本人则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全球35位35岁以下创新俊杰”之一,并在2016年获得著名的“斯隆研究奖” 。
顾臻|永不言弃的顾臻:十年磨一“智能胰岛素贴片”
文章图片

【顾臻|永不言弃的顾臻:十年磨一“智能胰岛素贴片”】“智能胰岛素贴片”微针阵列局部特写,曾入选《科学》杂志年度十大图片 。顾臻供图 。
广泛的关注源于巨大的期待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超过4.2亿的糖尿病患者,且患病率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上升迅速 。顾臻介绍,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靠每天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顾臻的外婆就是其中一位,也因此,他从小就希望破解胰岛素给药的难题:“目前注射胰岛素的方式不但令人痛苦,还不能灵活响应人体的需求,用量难以精准匹配,一旦注射过量还可能让糖尿病患者血糖过低,危及生命 。”他希望能够开发一种新型的胰岛素递药系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
“从我开始着手研究智能胰岛素贴片到现在,整整10年 。”顾臻说 。他本科、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及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而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博士后获聘于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师从著名科学家罗伯特·兰格教授 。
谈及“智能胰岛素贴片”的设计思路,他说:“注射胰岛素的目的是帮助细胞‘吃’葡萄糖,从而促进细胞代谢、使血糖下降 。在正常机体内,胰腺里专门负责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血糖升高时,分泌胰岛素多些,血糖降低时,分泌便会抑制 。而智能胰岛素贴片的设计思路,就是模拟β细胞的功能,将能响应血糖的胰岛素释放体系与可穿透皮肤的‘微针’贴片结合,帮助胰岛素在病患体内按需释放,并通过贴片这种简易使用形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
然而,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中间必经过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近10年间,这款备受期待的新型药剂研发成果在一步步“进化” 。顾臻透露,“智能胰岛素贴片”的大型动物试验效果令人满意,并且正在向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临床试验,计划今年开展人体试验 。而“永不言弃”正是这项研究能够走到今天的秘诀之一 。
科研上的“永不言弃”是从母亲那里继承
“永不言弃”是他从母亲那里继承的“基因” 。顾臻说:“我母亲刚怀孕时,父亲便被查出白血病,当时有人劝她放弃我,或许以后日子能好过些,但她坚持留下我 。她说:‘或许以后这个孩子能帮助治疗白血病 。’”所以父母给他取名“臻”,寓意“达成目标” 。顾臻出生不久后父亲去世,并且把遗体捐献给了当地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顾臻则带着父母“永不言弃”的希望,走进了医药科学领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