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互联网驶入改革深水区( 二 )


BAT成为中国的创业明星,代表了中国新一代企业家的形象,也成为政府的座上宾 。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经盛赞,互联网企业家是“阳光的一代”,他们身上没有背负老一代企业家的“原罪” 。
而中国互联网公司从1发展到100,到10万亿时,流量无可避免地走入终局,而大部分公司选择了相互抢夺流量,复制竞争对手的商业生态,做出行的插足社区团购,做电商的搞内容直播,做短视频的研究外卖……在入侵对手阵地的同时,又继续巩固自己的阵地,继续干着“收佣金”“收铺租”的互联网“地主”本业 。
交不起高昂推荐费的中小商家们难以为继,自然会用脚投票,逃往那些门槛更低、更易生存的地方 。
互联网颠覆了很多的行业,但当这种“破坏性的创造”不是源于技术的颠覆,而是效仿他人模式大收过路费、试图借监管之力吸取对手平台的流量时,对于中小企业的效率提升、鼓励创新和竞争的市场环境,就会是一种压制 。
从创新的主体,变为新型的寻租者,这才是“阳光一代”互联网公司的背面 。
好在,中国在推动科技转化为增长点的努力上,是不遗余力的;以鼓励科技创新和共同富裕作为破局关键,是刻在中国人新时代的DNA之中的 。
因此,中国的监管也不会成为哪一家公司“躺赢”的捷径,而是将整个社会的福祉放进考量的天平 。
在这种情况下,互联互通已经不是TOP2巨头的共谋密谈,不是喂饱一两个平台的流量渴求,而是涉及到整个行业、无数中小商家和消费者 。
共同富裕,将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当然也包括互联网领域 。
互联网企业拿的剧本人设,变成了科技创新的主体、创造社会价值的标兵、第三次分配的参与者,在大局上与国家利益站齐一致 。
最有自觉的企业已经在行动,腾讯先一个500亿的“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后一个500亿的“共同富裕专项计划”;百度的苦攻AI技术使它独善其身,成为硬科技转型标杆;微博让国资进入股权……
在出行、外卖、短视频、直播、社区团购,甚至是游戏领域,互联网公司们都在重新思考格局的演变 。
腾讯总裁刘炽平称,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结构化监管,在世界范围内是领先且严格的,目前监管相对而言比较松,但在收紧 。
如何在监管规则、鼓励创新、财富分配的“不可能三角”中做平衡,是一道大题,决定了中国数字经济接下来的走向 。
万物互联的前夜熟读“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的著作《从0到1》的人,往往将中美的互联网企业简单定义成“从0到1”和“从1到N”两个类别 。
有人开始反思,为什么亚马逊、谷歌、Facebook、Uber这些硅谷明星企业,好像没有谋求“生态融合”的联手行为 。
难道真的是美国的商业文明,更倾向于“从0到1”式的竞争吗?亚马逊的云计算,谷歌的人工智能,特斯拉的无人驾驶……仍然代表了新兴技术的顶尖水平 。
互联互通是互联网的本质 。但相对于人类推进法律和制度进步的周期而言,互联网的出现和进化时间太短太快了 。掘开流量互通的入口,对企业、商户和用户是否有利,这牵涉亿万人生计的大事,必然需要监管部门从长计议、谨慎行事 。
因此在大洋彼岸,拜登启用了一大批反垄断专家进入白宫担任重要职能 。吴修铭(Tim Wu)出任总统技术和竞争政策特别助理,也就是美国反垄断的政策设计者 。
吴上任半年时间里,美国通过了首个专门针对互联网公司的反垄断法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