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广伦|哀悼!“中国试管婴儿之父”庄广伦走了( 三 )


下乡回来 , 大约1972年到1973年间 , 中山医组织编写《农村常见病防治手册》 , 庄广伦作为教材编写组成员参与编写 。这本书也成为中山医学院复课后最早使用的教材 。
随着控制人口增长成为基本国策之一 , 他开始研究长效避孕药 。70年代末 , 国家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肖碧莲教授致函庄广伦 , 邀请他到北京参加全国长效口服避孕药攻关项目 。对庄广伦来说 , 从临床到实验室 , 是一个较新的领域 , 需要重新学习女性生殖内分泌理论、放射免疫学等 。他开始奔走于北京郊区大钟寺的茅草房(北京国家计划生育研究所所在地)、天津中心医院的实验室和中山一院之间 , 迫切希望研制一种临床上副作用少、安全简便、让工人农民轻轻松松放心使用的新型长效口服避孕药 。
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改进 , 复方18甲长效口服避孕药研制成功 。这种药每月只服一片就见效 。1987年 , 这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庄广伦也被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中国不是不可以做试管婴儿”
1978年改革开放 , 国家不仅鼓励学外语 , 还力促科研领域与世界接轨 , 庄广伦早期以学习俄语为主 , 所以并不擅长英语 。在科室主任梁贵尚教授的支持下 , 庄广伦通过各种渠道苦学英语 , 只要有外籍教师到医学院 , 他便主动承担接待工作 。当时已经40岁的庄广伦 , 并不在学习语言的黄金年龄 , 但在不懈努力之下 , 他已经可以用英语给全英班的学生讲课了 。
庄广伦接待过不少无法生育的夫妇 , 他们渴盼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强烈 , 但作为妇产科医生的他却束手无策 。庄广伦的老师李大慈教授通过BBC电台了解到试管婴儿这项新技术并告诉了庄广伦 , 他们知道英国科学家Steptoe和Edwards在1978年成功了完成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 , 创造出“体外授精与胚胎移植”(IVF-ET)技术 。
1986年 , 庄广伦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资助的出国学习机会 , 经过多方联系 , 他申请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妇产科学系进修 , 从事生殖内分泌的临床、实验和研究 。导师Ian Fraser教授让庄广伦做大分子催乳素的研究 , 而庄广伦一直想着找机会接触“试管婴儿”技术 。第一次步入实验室参观时 , 一些从未见过的精子冷冻、胚胎液氮保存、配子输卵管移植和体外受精等设备和技术让他感觉异常新奇 , 学习欲望更加强烈 。当听到别人说起“Tube Baby”(试管婴儿)这个词时 , 他感觉自己的热血涌向脑门 。现在 , 这门技术近在眼前 , 这就是他梦寐以求想学、想做的事情!
澳大利亚的试管婴儿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 如果能学习他们的科技再带回国内那该多好 , 庄广伦心想 。更何况 , 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 , 提高人口质量 , 本来就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 更是人类优生优育的发展方向 。他将这一念头告诉了导师Ian Fraser教授 , 然而导师认为试管婴儿是一项昂贵的技术 , 中国经济条件不适合 , 不鼓励他去做 。庄广伦坚持:“那么 , 能让我看看吗?”他的执着打动了导师 , 联系负责试管婴儿研究的另一位教授 , 得到“看看可以 , 但不能动手”的允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