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宝能生鲜再撤退:房企新零售转型“反面教材”( 三 )


跑得虽快 , 但内部管理却“问题频发” 。
有媒体报道称 , 大量美菜、呆萝卜的中层领导混杂在宝能生鲜之中 , 而“因为派系 , 内部产品立项的时候有很多博弈 , 并非从企业发展的需求出发 , 导致一些不受欢迎的产品可以上线 。”
商品质量导致的销售KPI , 更是层层压在员工身上 。
为了冲业绩 , 宝能物流集团直接为所有员工布置了销售任务 , 要求全员营销 , 最终要求每位员工当月在门店内自行购买200元的肉类产品 , 一方面消化库存 , 另一方面提升门店业绩 。
店长没有权利参与选品 , 也没有退回的权利 , 卖不出去的货需要店长赔;采购的很多商品均为临期 , 一旦销售不完过期 , 同样要罚店长 。“日清报损 , 高于5%自己买赔!”
一环套一环的管理问题 , 为宝能生鲜的撤退埋下注脚 , 但追本溯源 , 宝能生鲜缺乏的是零售思维和生鲜供应链经验 。
根据媒体报道 , 宝能生鲜的果蔬生鲜采购隔一天才到店采集、猪肉售卖大部分都没有专业的肉台、一台绞肉机供五六家门店.......
在扩张初期 , 宝能生鲜意欲快速实现规模效应 ,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此目标 , 但最核心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 , 乃至零售基因的缺失 , 使得宝能生鲜发展受阻 , 加之自营社区店投入成本高 , 行业分食蛋糕者众多 , 宝能生鲜最终也只得陷入亏损中 。
因此 , 宝能生鲜不得不“收缩城市 , 寻求盈利 。”
但实际上 , 宝能并不是第一个入局生鲜社区店的传统企业 , 房企们也有着自己的野望 。
如今 , 房地产企业都在探索“业务多元化”之路 , 如恒大、碧桂园、宝能、佳兆业等房产公司 , 都曾涉水新零售 。
今年4月 , 恒大上线社区团购项目“恒优选” , 定位社区生活电商;而碧桂园则在“凤凰优选”折戟之后 , 又推出碧优选 , 再战社区团购 。
在这场赛事中 , 房地产公司虽然占据了社区场景的优势、并且手握资本;但在互联网技术、仓配体系以及供应链建设、流量获取方面 , 都存在明显的短板 。
社区店 , 这是房企转型及业务多元化的解决之道 , 但开店极为考验运营精细化程度 , 包括选址、选品 , 同时也考验技术 , 例如大数据化的以销定采、利用云端存储能力优化门店库存损耗等 。
而弥补技术与运营短板 , 对房企来说是颠覆底层基因的长期工程 , 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自我造血 , 这也进一步加大了房企的资金链压力 。
缺乏零售基因、缺乏互联网思维 , 房企换轨新零售并不容易;扩张最为激进 , 却又迅速撤退、留下一地鸡毛的宝能生鲜 , 无疑是房企转型新零售中 “教科书式的反面教材” 。
追求盈利本无问题 , 但最关键的商业伦理不应该被破坏 , 宝能拖欠多个环节人员的薪资与货款一事 , 仍未得到圆满解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