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京东健康股价腰斩,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 二 )


不过,刘强东并没有理会这一调研结论,反而推动大健康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线进行运营 。如同自营物流业务一样,刘强东的战略眼光在互联网健康领域同样得到验证 。
2014年5月,《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并首次探讨放开网售处方药 。7个月之后,京东拿到药监局下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A证) 。至此,具备电商基因和自营物流优势的京东,在医药电商领域开始了逆袭之旅,销售额先后超越四大传统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及益丰药房) 。
一直对大健康产业情有独钟的平安集团同样不甘落后 。2014年8月,平安整合平安健康险有关互联网业务并成立平安好医生,着手打造国内各类医疗健康综合服务的一站式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 。2015年4月,“平安好医生”APP正式上线并开启健康商城业务 。
2018年4月底,《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发布,意见明确规定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并且提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七个方向;2018年7月,关于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的三份管理办法和规范出台,国家卫健委明确了利用互联网开展诊疗的范围是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但必须依托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 。
配套政策落地之后,行业进入到良性发展阶段,三巨头也迎来快速发展期 。2018年5月,平安好医生成功在港股融资11亿美元,成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 。
为了需求更加快速的发展,2019年5月,京东健康正式从京东集团拆分并启动融资,2020年12月,京东健康在港股上市 。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京东健康营收分别为55.53亿、81.69亿、108.42亿、193.83亿,四年内收入增长近4倍 。
互联网医疗|京东健康股价腰斩,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
文章图片

2016年和2017年,阿里健康分别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公司(现更名为阿里健康大药房)和蓝帽子保健食品业务,以此进军医药电商领域 。2020年,阿里健康GMV达到1232亿元,在三巨头中率先突破千亿大关 。
由于基因的不同,相比京东的直营模式,阿里健康更倾向于打造一个B2C+O2O的医药健康产品销售平台 。截至2020年末,阿里健康年度活跃消费用户已经超过2.5亿人,在三巨头中同样位居第一位 。
2、单腿走路与盈利难题除政策因素之外,医疗行业供需失衡问题则是互联网医疗快速爆发的底层逻辑 。由于国内医疗资源匹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各方的关注,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资源匹配效率、改善行业供需关系也就被广泛看好 。
不过,当阿里、京东互联网巨头跑步入场之后,却发现医疗领域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非仅靠技术、资本可以弥补,尤其是医生这一关键要素被垄断在公立医院领域,外力很难撬动 。因此,网上卖药就成为目前所谓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主要业务模式 。
2020年,阿里健康实现营收总收入155亿元,但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占比达到97.8%,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仅为2.2%;同期,京东健康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占比达到86.5%,平安好医生健康商城业务占比也达到54.1% 。
因此,所谓互联网医疗三巨头的另一面,只是三家穿着白大褂的电商 。
除了“网上卖药”单腿走路之外,盈利模式问题也是互联网医疗巨头们面临的另一个巨大挑战 。
在行业发展早期,丁香园、好大夫在线等主攻医疗信息化的企业就面临到盈利挑战,因为出诊信息、预约挂号等服务虽是刚需,但却是以免费形式为主,盈利模式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