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位孩子的课堂表现想到的

今天听李老师讲了《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课堂中我作为一位观察员,坐在一位小姑娘的身边,我们简单聊了几句后,发现这位小姑娘胖乎乎的,挺可爱,也很自信。
在观察孩子整节课的表现后,引起了我的思考。下面是孩子一节课中的学习表现:
环节一:学生齐读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读着读着,学生不读了,教师引出第一个问题:你能用一句话表示刚才的儿歌吗?小姑娘思考半天没动笔,不一会儿,在纸上写了什么,又擦掉了,随后,在纸上写出A×4。随即,我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写?小姑娘告诉我:青蛙数量是无数的,每次都是4倍的关系。听到这句话后,我在心里为小姑娘竖起了大拇哥。
环节二:用a表示青蛙的只数,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这时,小姑娘是这么写的:(a)只青蛙(b)条腿。她告诉我:用a表示青蛙的只数,腿数肯定和只数不一样。老师在此设计很丰富,通过,独学到组学,再到集体交流、质疑反驳,深入研究了为什么a只青蛙的腿数要用a×4来表示。小姑娘也接纳了这一想法,在本上及时改正。
环节三: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a只青蛙()张嘴,( )只眼睛,( )条腿。小姑娘很快便写完了答案,并反复的读:a只青蛙(a×1)张嘴,(a×2)只眼睛,(a×4)条腿。她觉得读起来很押韵,也觉得很有趣。
从小姑娘一节课的表现来看,在她原来的知识储备以及在说青蛙的儿歌中,她对数量之间的关系很明确,并能抽象到用含有字母的算式A×4来表示这种关系,但是环节二中不仅出现一个字母,并且还要用和这个字母有关的式子来表示另一个量时,孩子又暴露出了只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量最原始又是最本质的想法,即用另一个和它不一样的字母来表示就行。从第三个环节还可以看出来,经过研究,小姑娘的代数思维逐步建立,对用字母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从混沌到清晰,并且她能把对数量关系的已有认知顺利迁移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上来。
【从一位孩子的课堂表现想到的】学生由算数思维迈向代数思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整节课从学生的前后变化能看出来李老师在运用字母表示具体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活动中实现了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

从一位孩子的课堂表现想到的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