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动我的玩具”——背后的信念故事

宝宝小心宁2岁半了,开始有了物权意识。
有一天,楼上比她小几天的小七妹妹到家里玩,心宁把自己的玩具看的死死的,小七稍微拿了下她的东西,她就立马哭的不停:
“这是我的!”
“不要拿我的玩具!”
【“不要动我的玩具”——背后的信念故事】外婆怎么哄她也不行,没有办法,只能让小七把玩具还给她。
“你怎么这么小气啦,给小七玩下啊!”
我在旁边观察了下,觉得蛮好玩的,好歹学过点正面管教,知道孩子2岁左右年龄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


“不要动我的玩具”——背后的信念故事
文章图片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提到:
自我意识产生——
幼儿从2岁起,就惊人地以自我为中心。刚开始,用打来表示不同意的态度,接踵而来的是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从说不,到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看法,在形成自我的过程中,建立和派生出优秀的个人品质——专注和意志。
如果不尊重孩子的敏感期,这个阶段如果有意去否定孩子的物权要求,经常强迫孩子跟他人分享,就打断了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未来可能产生不太容易有界限感,不太容易拒绝别人的问题。
“你怎么这么小气啦,给小七玩下啊”——孩子这个年龄还没有“小气”这个概念,这样说在贴标签的同时,其实也帮她建立了建立了一个信念:不给别人分享玩具=小气。
回去复习下信念部分。
“不要动我的玩具”——背后的信念故事
文章图片
信念的建立
NLP提到,我们的很多信念的形成都来自于生命早期的经历,一个坚固信念形成需要4个支柱:1)生命的经历2)强烈的情绪3)有力的依据4)清晰的定义。也即是说,在经历过强力情绪时,往往是信念建立或者植入的最佳时机。
很多洗脑术很多是引发你强力的情绪,再建立一些理轮,在你来不及仔细思维时进入潜意识进行了行为控制。
当然,方法本身无对错,看你怎么用。
于是我打算找个机会,给小姑凉做做引导,希望能够在尊重她的自我意识的前提下,引导她乐于给他人分享玩具。


“不要动我的玩具”——背后的信念故事
文章图片
没多久,机会来了。
带上小心宁去楼上小七家串门。
小心宁看到了小七的一堆玩具,特别是小吉他,这回轮到她眼睛放光了,直接拖了鞋子就跑了过去,摆弄起来。小七倒表现的很淡定,没有哭闹,跟她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
回家的时候,我蹲下来开始引导,开始套路孩子。。。(学了NLP都是满满的套路啊)
我:宝宝,刚刚跟小七一起玩,开不开心啊?(经历+确认情绪)
宝宝:开心。
我:是因为小七把她的玩具给你玩了,让你很开心,对吗?(给开心找一个有力的依据)
宝宝:嗯。
我:分享玩具,一起玩,你们两个都会很开心,对吗?(清晰定义)
宝宝:嗯。
我:那以后你也把玩具分享给小七,一起玩,好不好?
宝宝高兴的点了点头:好!小七到我们家玩吧!
嗯,虽然没有看到下次宝宝是否会乐意跟小七分享玩具。
但我尝试了给宝宝建立一个信念——“分享玩具一起玩,会很开心”。
我想总比——“不给别人分享玩具=小气”这个信念强!
哈哈!为自己点个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