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柔软的呼唤

发自柔软的呼唤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照片上,每个人都微笑着,和蔼可亲又意气丰发。可是,实际上,却是这样的:
第一个人,他的两只眼睛闪闪发光,里面投射出过于狂野的惊喜。他的鼻翼因为难以掩饰的狂喜而夸张地翕动着,和鼻子周围几乎不动声色的表情简直难以共容。
他的双手上下互握,不停地摩娑着,两个大拇指和食指无意识地迅速上下飞动。虽然极力控制他的表情和情绪,眼睛/鼻翼和双手却出卖了他。他太激动了。
就像谢安,当听到战争胜利的消息,他想要表现得持重镇定,但过门槛时的一个趔趄出卖了他。
第二个人,他的声调平和,表情平和,甚至目光也是平和的。说话时,就像一个最贤良的古圣,娓娓而谈,循循善诱。好像名利他来讲就如粪土,超然就是他的本相。
不过,如果细心观察,总会发觉,他的眼里偶尔会飘过一丝刀子般的犀利和杀气,让你顿时感觉他的平和没有一丝温度。再看去,就像是一张面具在说话。这张面具显然戴得太久了,已经与他不可分离。
就像是双簧,一个在前表演,真正的操纵者其实在后面。
第三个人,最让人讶异。刚开始说话时,满脸都是可亲的微笑。表情谦和而明朗,语言纯朴而豁达。几句话之后,语言没变,语调没变,表情却突变。笑容突然收回,收回得毫无理由。直到谈话结束,脸上再没有一丝笑容。
似乎他有两张脸,一张知性友好,一张冷峻无情。它们随时就可以变换,可是,究竟什么时候两张脸交换,谁也搞不清楚。包括他自己。也许他都不知道他的表情突变了,还以为自己依然很谦逊,很善解人意吧?
第四个人,虽然没有说话,但一直拧着眉头。好像心里有千斤重担。时不时地扭头看看左边,再扭头看看右边。你顺着他的眼光看过去,发现什么也没有。
他的两只手十指交叉,合在胸前,始终没有分开。越来越紧,越来越紧,双手因为用力而发白发红。虽然他的人在这儿,似乎享受眼前热热闹闹的事情,其实他的心根本不在这儿。
照片上,四个人都微微露齿,很温和地微笑着。每个人身上都似乎洋溢着信心和快乐的光芒。
他们直视你的眼光,像是温柔的阳光,几乎能给你带来温暖;并肩互握的双手,像是一方旗帜,几乎能给你前进的正确方向。
如果你没有看到定格之前的那个瞬间的话,几乎就会认为,这个定格的瞬间就是真实。
照片真是个美好的东西,它能定格,所以既能记载,又能很轻松地抹去。
到底记载下来的是真实的,还是抹去的那个记忆是真实的?


这又让我想起一个人。他其实是个丢三落四、腼腆、善良而内敛的人。因为从小家境贫寒,又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不得不挑起家里的重担。
凭着才能成为公司部门主管,但依然改变不了本性。每次公司年会,他都是硬着头皮出席,努力支撑到晚会结束。
在大家眼里,他八面玲珑,手腕过人。但他自己知道,他的每一步就像是在刀尖上行走,疼痛难忍却不能退缩。胃痉挛和失眠是生活常态。
他从来没有向人透露过自己的艰辛,所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痛苦。大家只看到他的坚强,嫉妒他的才能,却没人知道他的痛苦和压力。
电话中,他说,部门员工都觉得他严厉,没有人情味。却不知道,背地里他为他们遮挡了多少过失。他每天都想离开,却每天都在为家庭坚持。
每次看到他们公司年会的照片上,他的表情常常严肃冷峻,似乎拒人千里之外,看不到一丝内心的柔情。
行为不是完全真实的,并非内心真正饥渴的;他真正饥渴的,可能恰恰隐藏起来了。


为了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根据环境异化了自己。别人看到的我们,都是不完全,不真实的。我们看到的他人,也是片面的,单薄的。
就像卡夫卡《变形记》,格里高利一夜之间变成甲虫。大家看到的甲虫,实际还是格里高利。
虽然被家人关在小小的屋子里,就像是没有感情的生物,但是,他内心对亲情的渴望,对关系的渴望和恐惧,对自由的向往,依然那么强烈存在。
家人和客人们看到的是丑陋的大虫子,看不到的却是他内心极痛苦的渴望和极深沉的柔情。
异化成为常态,虚假成为真实。我们怎能不掩饰内心的柔软?


如果我们都知道,那位天地之间最真实而永恒的那位,就在我们里面,我们也在祂里面,祂用祂的生命在呼唤和渴望。祂渴望爱我们。那么,真实和敞开就会容易得多了。
因为,只要敞开,就是领受爱和力量。
“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 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 ”
世人常常以为,柔软就是懦弱,温和就是无能。从小就被训练得坚硬刚强,却忘了,每一个人里面都有一颗柔软的心。
如果它们不能得到尊重,铠甲就必须披戴在身,情绪就会出来替它们说话,身体的症状也会潜出与之互相应和。
尊重内心的柔软和真实,它才会给你同样尊重的表达:柔软而坚定,真实而有力。
我们需要听见那一份柔软的呼唤。
【发自柔软的呼唤】
发自柔软的呼唤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