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避开!上市公司估值的两个深坑
各位以价值为锚的小伙伴,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平时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时,比较容易犯的两个错误。
在《价值为锚》的第九章,我们详细探讨了绝对估值法与相对估值法的原理及多种运用方法,然而即使方法运用得当,不同的投资者还是有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估值结果,甚至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工具是死的,而做估值的人是活的。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投资者对企业的观点及偏好的差异,往往导致了不同的估值结果。因此,在我们依据估值结果做出投资决策之前,有必要进行充分的回顾和检查,以防落入估值建模过程中的各类深坑。
估值第一坑:如果非要给这个增长率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在现实版的股票市场中,容易落入投资者法眼的企业,多是风华正茂的企业。在对这类企业进行估值时,投资者特别容易一叶障目。即使该公司并没有形成足够深、足够宽的护城河,投资者在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时,依然倾向于假设其ROE能够长期保持在高于资金成本的水平。
翻开《价值为锚》第277页,从剩余收益模型的公式便能直观看出,这种做法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绝对估值水平。只可惜,现实通常并非如此。
如书中第126页的图所示,现有企业与新进入者的博弈过程周而复始,永不停息。特别是一个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行业,无论领先者发出怎样的威胁,都难以阻挡新进入者分一杯羹的决心。新资本无畏无惧的大量投入,必定会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破坏供需平衡,最终快速拉低整个行业的投资回报率。
不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很难在这一行业发展规律中幸免。当大风刮起时,老母猪都可以在天上飞,甚至从深圳飞到香港也不无可能。但若认为老母猪能前腿踩着后腿从深圳飞到北京,那就可笑了。米国的互联网泡沫、08年的次代危机、癌股的一轮轮泡沫,多少都可归因于集体产生的估值错误。
不过,将时间拉长来看,唯有那些已成功筑起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的优秀企业,才能在长期的搏杀中脱颖而出。即便如此,后者在行业洗牌的剧烈动荡中,也难免会被错杀。此时有风险,也会有机遇。
无论如何,投资者都需尽量认清现实的状况,避免将持续高增长的虚假希望融入估值的假设中,以防得出明显偏离企业内在价值的估值结果。
估值第二坑:轻易相信专家、机构或管理层
在估值建模的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预测方法是使用行业专家、投资机构或者管理层给出的数据。可是无利不起早,大多数人的行为和语言,都是为了实现其背后利益的最大化。他们背后的利益,或许与投资者的利益并不一致。
正是由于大多数人,包含华尔街的精英,盲目相信了世界权威机构的评级服务,08年的才会摔得如此惨烈。再如一些锂矿开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里面虽然给出了不错的前景预测,但不排除部分内容只是为了能够顺利开矿或融资而倒推出来的数据。
有些朋友可能会认为,管理层更加懂自己的企业,给出的前景预测应该更可信,但现实中的反例实在是太多了。譬如,前年利亚德集团的董事长就公开表示,要力争2019年达到1000亿的市值。现在已经是2019年6月份了,公司的市值却还不到200亿。作为曾经的热门股,有不少投资者无奈地落入了轻信的陷阱。
在《价值为锚》的第二章,着重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估值的最终目的并非得到一个简单的估值结果,更宝贵的收获是将自我观点转化为量化数据的这一过程。如果不加思索地引用他人的预测数据,那么得到的估值结果也是别人的估值结果,雨女无瓜。
正确的做法是,将屁股从座椅上抬起来,多走出去与企业的上下游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的竞争对手进行交流,最好能亲自体验业内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再将自己获得的一手资料与其他相关资料进行交叉比对和相互印证。完成了这些努力,再去进行估值建模的工作。此时,你的分析工作将变得更有意义,估值结果的使用价值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最后,估值过程中的深坑绝不止以上两个,其他的坑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讲述。此外,基于正确的估值方法得到估值结果后,估值工作依然可以更好地完善和展开。在读完《价值为锚》之后,个人建议再看看阿斯沃斯·达摩达兰的《估值与故事》,这两本书的内容可以无缝衔接在一起,在掌握估值的基本方法后,还可以进一步打开一片新天地。
【小心避开!上市公司估值的两个深坑】刺猬偷腥
2019年6月11日
推荐阅读
- 螃蟹和这些食物同吃,轻则腹泻、重则中毒!要小心哦~
- 拜托
- 正确的鼓励
- 七月与安生(暖男危险,小心轻放)
- 小心你身边的东北朋友!
- 冰冻的爱
- 四步打造独角兽V2.0(四)---避开产品荒漠
- 他们为了生活早5晚9,他们小心翼翼的活着,并不是因为自己。
- 北京妞儿|北京妞儿|关晓彤(全能型90后已出街,请小心避让)
- 怎样避开那些理财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