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日记(9)功夫在诗外

2019年4月6日星期六天气23℃
三个星期以来听了12节核心素养研讨课。每次听完课都让我感动。一是感动于上课老师的精心准备,二是感动于听课老师的学习热情。每次听课人数达到本学科教师的90%,而且每个老师都会从“观他人的课建自己的课”来思考习得属于自己需要的课堂教学智慧。
【校长日记(9)功夫在诗外】2019年4月3日我听了资深语文教师杨志芬的一节三年级阅读课《鹿角和鹿腿》。杨老师用她的激情和智慧带领孩子们经历了一场愉快的语文学习之旅,我沉浸其中,欣悦不已。课后很多老师不禁感叹“姜还是老的辣!”
4月4日教研活动时间语文科组长郭耿红及时组织了评课议课。六个备课组经过集体讨论,每组请一位主讲老师分享了本组老师观课的感悟。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受到杨老师的这节语文课扎实而有效。尤其是冰玥甚至用“震撼”来表达她观课感受,因为她看到了她最需要的课堂常规引导。不论是“书生朗朗”的情感朗读指导体现出的“语感”训练,还是充分发展学生想象力和模仿力的“语用”训练,都显示出一个语文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最让大家惊叹的是她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朗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在课堂上从头到尾的专注力。可以说,老师们在这节课上看到了心目中的“理想课堂”。于是,在众人议课之后,我和大家做了一次对话。
“我们从杨老师的课堂呈现背后看到什么?”
老师们公认杨老师公开课堂的精彩背后是日常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如果没有平常每一节课的扎实训练就不可能有学生出色的表现。如果没有平常每一节课的用心备课就不可能这么准确把握“语感”、“语用”训练点。尤其是学生全程的全神贯注听课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可见,杨老师几十年来的日常教学都是兢兢业业,扎扎实实,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据接她班的老师说她带的班级里学生没有不交作业的。这是怎样做到的呢?那就是365天的不厌其烦地跟,耐心地陪,用心地导,不放弃不抛弃,严防死守,最终凝成三字诀“盯、关、跟”。这些都是我们小学老师的日常工作,是那么不起眼,那么琐碎,平常却不平凡。因此我常说“小学老师是眼里含着泪水的职业”。
扎实有效的教学来自于“有备而教”。深钻教材,读透教参,读懂学生,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只有把平素的每一节课当成公开课研究,才会有公开课能像家常课一样“真水无香”。杨老师在这节课有多处教学设计深谙学生心理。一处语感训练,她采用“引读”方式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读出鹿对自己鹿角的欣赏喜爱之情,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师全然没有半点费话,真正做到“以读代讲”。另一处语用训练,为了帮助学生能深入地体会鹿依靠鹿腿从狮口脱身,她设计了让学生置入情境中体会鹿的内心想法,为后面鹿对自己鹿腿的态度转变认识做了深度铺垫。这样的语用训练设计是建立在深入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引导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读书的方法也隐含其中了。
扎实有效的教学还来自于对学生日常学习习惯的培养。杨老师竖起她的手指时,全班50个小同学都心领神会,竖起小手指随着杨老师一起书空板书,一笔一划端端正正。写字如做人,在每日工工整整书写的时光里,凡事“认真”的习惯就渐渐侵入学生的生命里了。“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就在这一日复一日的板书示范里,就在这一日复一日的朗朗书声里,就在这一日复一日的为他人点赞里……教师的生命样本以最贴近儿童的生命温度影响着儿童,浸润着儿童。
当我们常常习惯于“拿来”主义的时候,是否思考过我们“拿来”的精髓是如何练成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其中去探寻秘密,从源头去寻找一节好课的窍门,深钻教材,把握好重难点,设计合适的训练方式,耐心地一点点引导学生学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原来功夫在诗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