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热后的冷思考

刚刚结束一段购物热浪,闲着没事,容我自己冷地思考一下。
双十一购物节的由来:
2009年,8月份时,淘宝商城想做一个网上的购物节。在我们中国,10月份有黄金周,12月份有圣诞节,但唯独11月份没有重大的节日,国外到是有一个11.11的光棍节。正好,11月份,南方刚进入深秋,北方进入冬天,消费者有极大的购物需求,需要换更厚的衣服,更厚的棉被……是个好时机。
淘宝认为11.11这个时间比较好记,就此选择11.11为购物节。其实网上的购物节跟光棍节,这两个完全没有关系,只是被调侃为,反正光棍没什么事干,就多买点东西;或者买点东西,可以去讨好下一位潜在的女朋友!
每一年的战绩突破的情况,在此不是我所考虑的范围,总之,年年的销量都在刷新。但我所看到的一个现状是在我身边所有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在购物狂欢节期间,在网上去消费。
作为消费者的心理:这段期间商家在做促销,折扣低到心跳;还有各种优惠券,买到了,就是赚到了。
作为消费者的行为:因为是有促销活动,所以觉得会便宜,不买自己就会错过,必须买!(压根也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的刚需)
购买后的结果:我去年双11在网上买的东西暖宝宝,买回来之后,使用过一次;两年前买的洗脸仪器、补水蒸汽仪,买回来图新鲜,使用过2次;三年前买的电熨斗,只有拆封过,检查以下货的真假……。放眼一看,房间里到处都是“败家子”的杰作。
遥想当年:一个人,拖着一个行李箱,来到深圳,住进一间房,进入一家公司。房间里我一个人说话时,特别的响亮;办公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非常简洁。现在,房里摆放着各种的东西:洗衣机、饮水机、花盆、玻璃瓶、各式锅碗瓢盆……办公桌上放着各种纸张资料、瓶瓶罐罐、笔筒里满桶的笔、抽屉里各类生活用品……
反问:以前很空的一座房子、办公桌面,怎么会堆积的东西越来越多,在房间里说话都没有任何的响亮程度,为何呢?
教训:越便宜的往往会越贵。这些东西买回来后,并没去使用,几乎都是九成新。
如果扔掉,会觉得浪费;放着又会占地方;细细算下来,这些用处不大的东西,耗费掉自己很大一笔资金。
试想:如果现在要换一座城市去居住生活,该怎么办?买回来的这些日用品,能够通通带走吗?
我想答案是———不可能。
所以在购物热之后,给自己一个冷静的思考。
房间里堆积的东西太多,有时寻找所需要的某件物品,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本来是空荡荡的房间,但居住一段时间之后,这个空间感觉变小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影响到我们的效率和生活品质。
日本的杂物管理专家——山下英子编写的《断舍离》一书,越来越被自己爱慕。
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就是舍弃多余没用的东西;
离,就是脱离对物质的执念。
见到促销就去买,没有想过是否是自己的刚需;只要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舍不得扔掉;总是在追求获得更多;做到断舍离,自己距离极简主义就不远啦。
听说,乔布斯的“豪宅”里,
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
一盏tiffany桌灯,
一把椅子和一张床。
一年四季穿的黑色上衣
听说“脸书”的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从来都只穿灰色T恤和牛仔裤。
典型的有钱人,过的不是物质上的奢华生活,而是精神上高级版的极简主义生活。
追求极简的生活
如何开始?
我可以很肯定的说: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
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刚需;如果我没有它,我会怎么样?如果我拥有了它,我的使用频率是多大?我会如何的使用它?
要不断进行反思,它是否真的是自己所需。
第二,扔东西。
审视自己的房间,备用的牙刷什么时候用过?衣柜里那么多的衣服,有几件是每周都宠幸过的?笔筒里的笔有几支是每次都用的?
不常用的东西,一年也没有几次用到,放心大胆地扔掉吧。
生活中值得留恋的东西,舍不得扔掉,把它拍成照片,存电子档就行啦。
第三,能电子档尽量电子档。
爱学习的人,大部是喜欢纸质版书,但是携带保存太不方便了。所以,能买电子档的,尽量买电子档的。(不习惯看电子的书,是吧?任何习惯都是从不习惯开始的);心得、笔记、日记等也尽量存电子档。(重要的电子版信息,定期的网盘存储备份。)
这样能有什么好处?
我以为是:让我们的时间更多、效率更高、生活的空间变得更大、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
极简主义的生活,开始的模式还有很多,我在此瞎BB,也欢迎大家提供自己的小技巧。
购物热后冷思考
寂寞总被无聊扰,购物热后冷思考。
我本就是一身体无物,一恍变成揽物主;
见到折扣就心动,遇到促销总放纵。
回首走过的购物史,半数以上都是泪。
世间不卖后悔药,庆幸自己清醒早。
偶遇神曲《断舍离》,明天开始,通通弃
有句话说得好,有舍才有得。
我要控制我自己,用电子档保存生活当中的美好。
【购物热后的冷思考】诚邀君一起扔掉生活中的备胎,得一身极简主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