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Keep的野望与失焦

投稿|Keep的野望与失焦
文章图片

文 | 市值榜,作者|齐子概,编辑|赵元
2014年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流传着一个有名的段子:一个保安说自己要做外卖,在一个月内拿到了几万块钱投资,几个月后钱用光了,换一个方向再来拿钱 。
那几年是全民创业的疯狂时代,也是O2O创业大潮 。
在健身领域,那一年出现了一批剑指传统健身房的新鲜物种,它们或许是一个App,或许是O2O线下健身俱乐部,互为竞争,又集体将枪口对准了传统健身房 。
几年以后,王宁的keep成了这批新物种中的佼佼者 。
不过keep并没有成为传统健身房最大的威胁,在谋求商业化的过程中,这家公司一度露出了向线下进军的爪牙,最终又无奈抽身离去 。
几度转向之后,keep最终讲出了一个关于生态的故事,它切入了产业链上游,成为一家运动消费品、内容、服务、线下都想要的公司 。
但什么都想要,让这家公司变得不再聚焦,在商业化路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从一个小而美的健身App,成为了一家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公司 。
01 崛起:keep做对了什么?Keep是王宁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创业,2015年keep App正式上线时,王宁只有25岁 。
创办keep之前,王宁唯一跟创业有关的尝试,是上大学时跟同学开发了一款打通学校教务系统的软件“超级课表” 。
与王宁有关的故事里,超级课表只是小打小闹 。令外界印象更深的是,大学毕业前夕,王宁靠着百度贴吧上零散的健身方法,成功瘦身近50斤,成了一个“减肥专家” 。
向外界输出瘦身经验,是 keep最初的创业驱动,这种完全从用户需求出发的打法,也帮助keep完成了原始的用户积累,上线105天后,keep的用户就超过了100万 。
接下来的几年里,keep的用户数量稳步增长,年初冲刺美股的消息传出时,用户数已经突破3亿,成为健身垂直领域的独角兽 。
早期keep也备受投资人青睐,从2014年到2016年,相继完成了从天使轮到C+轮战略融资,资方阵容强大,包括纪源资本、晨兴资本、腾讯等 。
投稿|Keep的野望与失焦
文章图片

在keep的发展历程中,最核心的成功要素,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很幸运地抓住了用户 。
具体来看,keep做对了以下几点:
1、用对了运营策略 。推出独立App之前,keep通过公众号内容输出、及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内容分发,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 。这种打法与早期的魅族与小米有异曲同工之处,后两者都是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粉丝维护,并根据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迭代优化 。
2、切对了用户需求 。王宁将大部分的健身用户定义为追求70分的用户,这部分用户的需求更加简单直接 。keep将运动课程进行了标准化结构化整合展示,配合极简的UI设计,做到了基础化(轻巧)、标准化(傻瓜式)、移动化(随时随地)这三点 。
3、放大了工具属性,没有过早商业化 。2014年,另一款健身App咕咚估值到了1.5亿美元,健身减脂指导网站薄荷网用户规模达到2000万 。但在这之后,咕咚和薄荷网都陷入了对产品形态的摇摆,咕咚从智能运动硬件重回软件和社交,薄荷网转向减肥食品电商,给了keep突围的空间 。
4、讲了一个好故事 。健身和运动都是反人性的,keep早期的产品设计里,通过引导用户打卡和分享、将卡路里燃烧量等精准量化、帮助用户制定周期性目标等,都起到了刺激用户粘性的作用,再到2016年keep推出“自律给我自由”的价值主张 。

推荐阅读